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千年一叹》读后感_1600字

(2019-08-05 09:21:14) 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1600字

废墟上的伤,几千年后的彷徨——《千年一叹》余秋雨

继《文化苦旅》后,又开始跟着秋雨老师的文字去领略山山水水的情与真。由国内而国外,我相信秋雨老师的着眼点还是在中国文化。羡慕之余,是对生命格外的珍惜。此生长矣,独行亦或是相伴,我愿在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秋雨先生说:“我只能行走,不行走就无法思考。”生而为人,思考是最基本的成长。有的人止于情,有的人止于理。有的人才思泉涌,有的人黔驴技穷。锻造自己,也一直在路上。一直很喜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有限的生命安放在喜爱的书籍里,安放在古老与现代交融的角角落落里。

旅行,因为有了文字而活色生香。看着一幅幅精美的照片,单薄中缺少了回顾的身临其境。总有人说我的旅行是拿钱受罪,我总怀恋那一次次辛苦后的惊叹和虔诚。回头阅读自己的文字,亦或重温那条路,亦或笑笑自己以前文字的幼稚,那都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它见证着自己在向何处生长。

对于能和中华文明相媲美的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密密层层的马蹄,敲击着古代空旷的地球,我对于这些埋藏在几千年以前的辉煌一直都怀有深深的敬意。这些光秃秃的石柱,如果不是诗人或文人,它必将减色不少。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和内心的沉寂,面对这些“磅礴”之物,我心向往之。

追溯远古与探索未来都让人着迷。羡慕那些恣意徜徉在这些未知里的人们。惊叹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未知,问号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猜测。留有疑问反而是一种幸运,因为我们永远在获得的路上。

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则因身后空虚而孤单。我们在古迹中试图与古人对话,其实一切都是虚妄。面对它们,我们无能为力。我们追溯历史,我们也在创造历史。古迹不会说谎,可解读的人会。所以行走,必然是自己的足迹。

使一座伤残的城市慢慢复元的,并不是什么痛快的复仇计划,而是普通民众对寻常生活的渴求。复仇带来的除了毁灭,别无他物。就像战争,就是一种摧毁家园的伤残行为,痛彻心扉。对美好生活的渴求才使得荒漠变成绿洲,败落滋生繁荣。

在充满战争狂热的土地上,真正的英雄并不坐在坦克里,也不捧着炸药躲在街角,而是那些冒死呼唤和平的人。和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所呼唤的最基本的对生存环境的祈求。甘地、马丁·路德·金、曼德拉……这些伟人用行动和鲜血在呐喊。很幸运,可以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宁而和平的国度。犹太人的悲哀,就在于没有国家。犹太人的自豪,在于逆境中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秋雨先生说:“几个文明古国的现代步履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玩弄历史的人太多。”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中医,中医的步履维艰、质疑深深,也都是因为玩弄中医的人太多,把中医赋予了太多它承受不起得重。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在进入伊拉克之前,秋雨先生与妻子告别的那段文字让我心头一震:在佩特拉山口我站了很久,看着远处的烟尘和云天,心中默念着一句告别时怎么也不敢说出口的话:妻子,但愿我们此生还能见面。我无法感同身受,但终于有“文化苦旅”的悸动。有底蕴的文字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羡慕之余是深深的敬佩。

秋雨照片说,中华文明能成为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古文明。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赖仗于地理环境的阻隔,避开了古文明之间的互征互毁;二是赖仗于文明的体量,避免了小体量文明的吞食,也避免了自身枯窘;

三是赖仗于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避免了解读的分割、封闭和中断;

四是赖仗于实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

五是赖仗于科举制度,既避免了社会失序,又避免了文化失记。

对于他的这些观点我还不能给出我自己的见解,毕竟知识储备有限。希望下一次可以发表一点浅见,聊以自慰。

中国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国如是,人亦如是。

废墟上的伤,你我没有消融的力量;

几千年后的彷徨,你我微笑看着中国的倔强。

——珏儿2018.7.8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