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读后感_1300字
(2019-08-14 00:09:28) 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1300字
初次接触红楼是在一个奶奶的口中,老人家爱唠嗑,看了电视就跟另一些不识字的奶奶们讲黛玉和宝玉的故事“那个贾宝玉说以前是块补天石还是个神瑛侍者,林黛玉呢就是一株仙草,贾宝玉下了凡这林黛玉前世受过他的恩也下凡去报恩……”哈哈,那时就十一二岁吧,开始以为讲神话故事后来啥都听不懂,小孩子家家的便没了兴趣,现在看来87版演绎的红楼可以说是淋漓尽致了,在读书的构想中,凭着小时候对电视里人物印象串起了一幅幅的画面。
其实后来初高中四大名著都被要求看过,可是书买来后看不懂便因噎废食就此作罢,渐渐长大,如今再看四大名著也有了不同的心境和感悟。
第一次读完红楼不敢妄加评论,毕竟许多学者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进行红学研究引用一下百度上三大人物的话
毛主席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至少把红楼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到的却是慈悲。
他曾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只看一遍红楼的我看到的是个性是生活。
最初不太喜欢林妹妹,她娇弱的身子和咄咄逼人的性格似乎特别的矛盾,后来才理解是形势所逼,父母相继抱病而亡,寄人屋檐步步留意,处处小心,深知真心相待的只有宝玉和紫鹃,在权势之家人善会被人欺,身子骨本就弱如果性格懦弱怎能在这荣国府生存?生活就是如此啊,弱肉强食的法则太现实太残忍,如果不够强壮就只能像刺猬一样不让人靠近。可惜黛玉没能得到爱情,想而不得,最后气绝身亡。
说到宝钗,输入法居然直接出来了有心机三个字,看来前头看的时候我对她的误解有点深啊,其实到最后特别佩服她,因为一个荒唐的哥哥家道中落嫁给宝玉,毕竟是封建社会,父母之言媒妁之命,谁搁那都只能听命,总不能为黛玉宝玉的幸福自己去寻了死吧!嫁过去后,宝玉因为黛玉之死疯疯癫癫的,荣国府也因为一系列的贪污命案渐渐衰败,没一天安神日子,她却默默忍受下来去安慰母亲婆婆个贾母,她是个女孩啊不是神,懂事得让人心疼。她最后和死去又有什么区别?得而不幸,她公公说新婚两年的丈夫是个借胎历劫,留下个孩子就和和尚跑了!大写的惨啊!!!
至于宝玉,不想对他过多言语,因为实在是不喜欢,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求文武双全,总要会一门吧?可是这人脑子里天天只想着儿女私情。今天看这个妹妹明天看那个妹妹,除了最后中了个举人给家里添光,前面只会给人添乱。(最气的是金钏一事,男子汉大丈夫敢做不敢当,只会跑路)
还有王熙凤,秦可卿,史湘云,四春,袭人,紫鹃,晴雯,鸳鸯,平儿,香菱……没想到撑起一部红楼的都是女流之辈,人太多了记不全也说不完
除了宝钗黛玉,要说最爱居然是两个丫鬟,紫鹃和平儿,一个有情有义,一个善良贴心。
最不满就是女儿们命途多舛,个个的结果都不尽人意,我曹公和高公太残忍了,简直把悲情主义渲染到了极致。
不再多言,最后引用开头特别有感觉的几句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