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城》_读后感_1100字
(2020-01-19 23:14:25) 读后感 -
《围城》_读后感1100字
老实说,因为自己的文学修养过低,读这本书没少查东西。那些生僻的字啊、词啊,不说意思了,读都读不上来,不弄懂得话,就看不懂钱老的“梗”,是没法深入体会的。这与刚刚读完的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二者一个是“雅”,一个是“俗”。这不是说余华没有学问,这里的“俗”也是意味深长的。余华的那些个干白文字连成的干白话句子,正是真真切切的世俗生活,干白的文字才更能直扎人心。而钱钟书的高雅文字更加刻画出知识分子的虚伪,讽刺意味也更加深重。
钱钟书的博学在字里行间都是能体会出来的。最明显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姓名。纵观《围城》中的人物姓名,或清丽雅致,符合传统的儒家道德标准,如唐晓芙、孙柔嘉、高松年等;或来自传统文化如《周易》、《楚辞》中的典故,如方鸿渐、赵辛楣等;也有现代姓名中不易出现的字,如苏文纨的“纨”,指白色细绢。以传统来颠覆传统是其讽刺的高明之处。
《围城》这类书,我这个“三观”建立ing时期的人是不敢多读的,《荀子》性恶论中: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钱老把每个人物那种内心深处的虚伪淋漓尽致“开发”出来,我个人看了确实是有些许惊叹的:人难道都是这么虚伪的吗?读这本《围城》中途,随机无意看了电影《消失的爱人》,两者加一块,对于咱这没有对象但年龄上婚姻可期的人来说,确实可怕。就小说中的孙小姐来看,去内地的行程中,感觉挺纯洁稚嫩的小女生。婚后那个尖酸刻薄极具控制欲的嘴脸真是可怕。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
想了想书中其实还是有一个比较“正面”的人物的,那就是唐晓芙。她容貌姣好、举止端庄、不虚伪、不做作,在《围城》的所有人物中她是最受方鸿渐喜欢的,“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就连杨绛也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有人说:世界上有而且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们所爱的人,另一种是得到我们所爱的人。渐鸿和孙小姐的婚姻显然是悲剧。而和唐晓芙之间,却可以说是一种圆满。正如书中所说的山薯,““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唐晓芙就是方渐鸿吃不到的“山薯”。杨绛说:“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加透彻了,”那么,像我这种小白看到这本书对婚姻的失望就更深了。所以钱老也算是给我们留了最后一丝对爱情和婚姻的向往的机会吧,哈哈。
假亦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反反复复,虚虚实实。其实不仅仅爱情是一座围城,生活更是一座围城。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