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暴力沟通》_读后感_1600字
(2020-01-29 11:00:48) 读后感 -
《非暴力沟通》_读后感1600字
暴力是什么?暴力在百度词条中指使用武力或人身攻击或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纷争。虽然这些离我们很遥远,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随时因为他人的语言而引发自身的痛苦,其实这也是一种潜在的“暴力”。甚至有人,因此而自杀。
1935年,曾有“中国的嘉宝”之称的阮玲玉服毒自杀,遗言里只写了一句话:“人言可畏”;
2015年,曾获选2014宅男女神的台湾艺人杨又颖,因不堪忍受语言暴力的侮辱,在家中吸入过量氦气自杀;
2016年,28岁男星乔任梁,因长期遭受网络语言暴力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之前曾被证实患上抑郁症;
2017年,哈理工大学生李炳鑫因被误认为南京火车站猥亵涉事者,而被不明真相的网友疯狂人肉谩骂......
当看到这些时,原来语言暴力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可怕的隐形杀手。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即使真错了,我们也是生活在法治社会中,都应该交由法律来裁定。而不是被那些“键盘侠”胡乱攻击。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是会在不同场合遇见冷漠的表情、言语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等等情况,从而影响谈话、合作。难道我们就不可以实用一种不带伤害的方式进行沟通吗?为此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通过多年研究并亲证一种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同时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著为《非暴力沟通》,通过非暴力沟通,让精神病患者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让夫妻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让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更加顺畅,让领导与下属之间合作更加愉快.......在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因此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马歇尔·卢森堡(1934—2015),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他早年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他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
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四要素真实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则是在四要素的基础上认真地倾听自己或他人内心所需。
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为爱的语言,是指暴力消退后,用自然流露出的爱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义相通,乐于互助。非暴力沟通包含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清楚地描述某件事的结果。这是针对所有人的,不带有主观色彩去评价,而是用客观真实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具体地表达出来。例如:”小周在这半年内一共请了五次假。”而不是“小周在这半年内总是请假。”
感受:“我感觉良好。”这句话是不是有点怪怪的,好的程度到底是多少。因此在非暴力沟通中,要求我们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具体感受,例如使用一些“悲伤、快乐、害怕、焦虑”等词汇后,表达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需要:在沟通过程中,当听到你不想听的话时,你会怎么做?1)指责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指责、批评都是从内心深处折射出我们的需要及价值观。
请求: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而大声具体地说出想要对方做什么,而不是让别人来猜你的小心思,也许你说得越清楚,也许别人给你的回应也就越具体。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要求人们多倾听,少说话。”
为了倾听,当别人在向我们表达不满、苦恼时,也不并不需要言语的安慰,所以我们应当放下已有的想法,而是站在他的角度上去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在此基础上,再来发表我们的意见,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全书的本质要我们学会爱自己,与心灵对话,发现潜意识里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只有能爱自己以后,才能爱生活,同时将爱传递给世界。全书不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且每一个概念都在大量的实例来佐证,让我们从真实的场景体会每一个步骤真实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一部沟通书籍,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