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_精选读后感_6000字
(2020-01-02 12:59:54) 读后感 -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_精选读后感6000字
全文笔记:复习用
1,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资源稀缺换来了专注与回报,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这种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由于“目标抑制”的作用,人们在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因此,专注也会导致管窥,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比喻,做一件事情,为期是十天,前一个星期人往往会忽略时间的流逝,最后二三天的时候才发现时间不够用,让人着急。但因为时光的不够用,让你产生专注,虽然最后可能完成了任务,但会让你忽视一些细节,这些细节若是是高科技技术行业,就会让人产生失败的挫折。当然时间稀缺让人专注,专注会产生红利。这也他的的好处。再比喻,你是一名高级经理,你的会议每天都是计划好的,排的满满的。若是在你没有保持余闲,被忽然的事情打断后就很可能你后面的计划都会打乱,造成时间稀缺。所以有些高级经理的的助理会议开到一定时候,就会提醒,离会议结束还有十分钟,离会议结束还有了最后五分钟。这样可以让你有限的时间产生效益,也阻止了时间稀缺,好让你进入下一个安排。
2,钱的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则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若仅仅把稀缺现象视作压力和忧虑的结果,那就是忽视了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一方面,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们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稀缺也会导致人们的执行控制力下降,削弱他们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的能力。人们对稀缺的专注是无意识的、非自愿的,也因为稀缺会俘获注意力,所以就使得人们对其他事物投以了过多的关注。
比喻,当一名期末老试的学生,因为家里的贫困,想着教育基金所剩无几又在为下学期学费而发愁时,因为金甜稀缺导致了他过多关注了没有金钱余闲的烦脑,间接导致它考试发挥失常。
管窥会造就不合格的家长,因为管窥的造成的专注。让你过多的心思关注于未处理完的事物,忽略了家庭的陪伴,多了一些莫名的指责。
3,对一件事物持续的关注会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将我们吸入“管子”之内。就如火车噪声,汽车噪声,这些外部噪声会干扰我们进行清晰而有序的思考一样,稀缺也会让我们产生内部干扰。我们的关注度影响了认知和行动。
带宽负担,是思考和决策负担。
稀缺→关注→选择→思维→决策→行动。
4,带宽:带宽,就是指心智的容量,包括两个方面,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
认知能力(cognitive capacity)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执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若是涉足稀缺问题的地盘,人的智商就会一下子呈现出很大幅度的下降。他们因稀缺而心神不宁,而其流体智力的水平也会随之跌落。稀缺会影响一个人认知能力,会导致他在事情上做出错误的判断。
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穷人由于金钱稀缺,导致过于关注金钱方面,从而产生带宽负担,影响认知能力,进而影响其格局以及事业,导致穷则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金钱游刃有余者不聚焦于金钱,更能宏观解决问题于是收获更多金钱;对异性游刃有余者不用聚焦异性的评判与眼光,更能心气平和地与人相处反而拥有冷静判断,收获异性缘;对工作游刃有余者不用聚焦在工作每一个步骤细节上,而是更全面地调动自己全方面能力解决工作问题。
5,带宽负担2——执行控制力
:自我控制是心理学研究中颇有难度的领域。我们知道自我控制力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它们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评价。
自我控制力对执行控制力有很强的依赖性。
意志力确实跟一个人每时每刻所处的状态有关,这其中包括个性、疲劳度和专注力。个性的养成是长期的结果,很不易改变,个性中自律的成分多那意志力自然会加强;而疲劳感会激发人们内心安逸的念头,想要通过放松缓解内心的疲劳感,于是乎放纵自己就成了内心最稀缺的,这也加速了意志力的坍塌;而专注力影响我们做事的成效,效率低则会挫败我们的内心,也会进一步的瓦解意志力!
稀缺会形成带宽负担,而这就意味着,稀缺不仅会降低流体智力,而且会降低自我控制力。
6,收割前后的印度农民。
商场限时打折,稀缺俘获顾客注意力,影响消费选择,而没有注意到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件商品。
如何才能抛开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观察稀缺带给人们的影响?
贫穷会成为心智的负担。就算没有实验人员去提醒稀缺的存在,贫穷状态也会削弱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穷人的“有效”能力的确比富人要弱一些。这并不是因为穷人的能力差,而是因为他们的一部分大脑早已被稀缺所俘获了。
农民在手头现金不足时,也没有穷到吃不上饭的程度。从食物消费的角度来看,他们在收获后反而会在购买食物上花更少的钱。虽然他们在收获前的总体消费额减少了,但并没有在食物上节俭,而是在其他东西上省钱。
人在钱少时消费者无度,多一些时反而想要去理财,就是因为觉得有钱才有必要理财,但其实理财是一种理念和习惯。
7. 其他形式的稀缺。
不管是节食者、穷人和孤独者都一样,由一件事引起的过渡关注,会造成其他方面的损失,也就是说过多于现执着的事物,却忽略了其他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物。因而会承受稀缺所引发的带宽负担。
8,稀缺,完全不同于压力和忧虑
你的一部分带宽用在了与妻子吵架时的牢骚、烦躁和愤怒上,而能用在其他事务上的带宽就会相应变少。因而每个人都会产生对大脑造成负担的顾虑和需求。
9,稀缺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
一个人心事重重,就会反应迟钝,容易冲动,没有效率。
因为大量思想占据了心智存量,进而导致执行当前任务时需要的心智存量不足。行为
控制宽带不足,容易失控,出错, 分心、爱忘事、这是带宽负担对各类行为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而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10,第3章 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稀缺会改变我们花每一分钱、度过每一个小时、吃掉每一份食物的方式。稀缺会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结果,装出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行李箱:大行李箱总是装得随心所欲,还剩下不少空间;而小行李箱却总是装得十分谨慎,满满当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时间行李箱,需要在里面装上工作、休闲和与家人共度的时光。我们也都有一个金钱行李箱,需要在里面装上住房、服饰和所有支出。
11,权衡式思维,
权衡式思维(trade-off thinking)它是由稀缺所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
权衡式思维是稀缺引发的固有结果。
12,余闲
余闲(slack) 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余闲的概念,可以用来解释我们考虑(或未考虑)权衡、关注(或不关注)价格的倾向。
这也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预留冗余,不论是富裕的时间,空间,还是资金。创造“余闲”,可以让人在做判断时更加理智,考虑更加全面细致。还没有看到后面的回答,先写一下自己的想法
换句话说,稀缺俘获了大脑。穷人因为穷,所以每次做决定的时候稀缺都会出来干扰,之前记得作者提到过稀缺影响判断效率的问题,所以处理相同的事物,穷人显然不如富人高效,结果差距越来越大。
13,穷蜜蜂与富泥蜂
边际效用递减,即你拥有的越多,对你而言,每一样额外增加的物品的价值就会越低。意思就是说,当你拥有的多了就不会珍惜了,也失去了第一次拥有时的惊喜和喜悦了。好比有些人天天想着买房子 当公务员 却忘了最重要是事是提高自己的能力 看来贫穷确实会降低人的智商 是一个陷阱。
14,余闲心态下的购买行为
余闲带来的积极影响,让我们去购买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东西而不用考虑其他的因素,同时也会产生低效和造成浪费。时间余闲太多,也会造成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我们总是这样,对未来的安排过度乐观,却对眼下的时间随意浪费
15,没有余闲时犯错,后果很严重
有余闲意味着,即使你犯了错,也不会遭受实实在在的牺牲。余闲还能够提供一个隐藏的功效——在我们犯错误时,它给了我们周转的空间和失败的空间。
稀缺不单单会获取我们更多的心智空间,更会减少我们选择的可能性。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作者书中说的余闲能造成人的低效和浪费,也能增加犯错的容错率。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社会都会有阶层的分化,富裕的家庭容错率更高。就拿创业来讲,穷小子创业,虽然他很聪明,但必须是一击即中的机会他才会出手或者说创业的过程中破釜沉舟不留退路,这虽然会给您带来专注红利,但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基本上是边摸索边干,穷小子耗不起只能更加努力,管窥效应影响了他的视野,最终失败的几率更大。所以,跃龙门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没办法,大脑的带宽有限!
曾有记者问过查理.芒格:“你觉的你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芒格稍稍思考了一下回答:“是理性”。 保持理性,克服直觉情绪潜意识的巨大影响,用科学逻辑可循的推论数据来进行日常工作生活沟通是我们降低风险,提高事情成功概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而对于保持理性来说,第一大也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我们会高估自己(别人)的能力,或者说对于未来的计划抱有乐观的心态~ 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决策:1.调低预期,将所有可影响的因素都进行罗列 ,而不要一拍脑袋去做决策 2.通过数据来推演,并实时的关注进度并实时进行调整 3.不要自圆其说,这点非常重要,最可怕的事情是我们高估了自己结果得到了不好的结果,但我们总会为这个结果找到其他非常圆满的理由,使得一切也还是那么理所当然。失败了,要从数据说话进行复盘,不要一拍脑袋找原因。 努力保持理性和坚持决定了你的成就。
16,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行李箱不管有多大,体积都是固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只有小行李箱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稀缺的存在。这时,我们才会注意到权衡,才会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了。同时,从客观上讲,小行李箱也令稀缺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大行李箱不仅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空间,而且也消除了稀缺的感受——我们不仅会觉得自己拥有了足够的空间,而且也想不到要去做权衡。虽然实际限制和权衡无处不在,但人们的感受却并非如此。
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所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17,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穷人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他们更接近于“经济人”。人们对货币价值的衡量是相对的,这是行为经济学中的经典结论。
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钱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
老一代的人在稀缺中吃尽了亏,一年到头都吃烂苹果的故事已经说烂了,但烂苹果导致的疾病和额外的医疗支出却是没有想到的。
时间的价值肯定远高于金钱,毕竟每个人都是有限的,富人的考虑方式更多的在于时间,而非金钱。穷人总会注意在金钱而大量地浪费时间,最后时间成本的损耗远远大于金钱的节省。
不管哪个地方,由穷人变富人的阶层,他们对待时间的方式一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穷人难以变成富人,除去机会成本外,他们更不愿意在时间上作改变,而是愿意为满足鸡毛蒜皮的得失去陷入无穷尽的忙和穷里。18. 50美元,在穷人和富人眼中的价值不一样。
大物件价格购买和小物件购买的省钱模式。富人和穷人因为价格比例所选择的行动趋势不同;穷人自知哪怕赶路花费自己的时间成本也远比节省出来的少,而富人更加注重自己的时间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第二个实验中,缺少金钱的人对于不同价格的物品,几乎相同比例的人都愿意绕路节省50美元,这个又把之前的研究结论深化了一步。稀缺会打破相对认知这一规律
19,知觉的相对性
研究中,穷人表现得更加“理性”。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穷人更贴近于理性的经济学理想,更接近于“经济人”。
对于专业技能,也就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对认知形成改变。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因为大多情况下,我们的直觉并不可靠,而经过学习后,直觉的可靠性会不断提升。
20,一美元的真正价值
给金钱设定价值标尺是很好的办法,因为人们衡量金钱时总会去找参考系,本书之前提到的例子说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对于100美元,节省50美元会发现省很多,但是如果相对于1000美元省50美元会觉得很少。这个例子表明金钱的绝对价值不变,变得只是参考价值。所以找准价值标尺有益于我们认清事实。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为了获得某件东西而需要放弃什么,那么就很难想清楚这件东西的成本和价值。余闲以及权衡的缺失意味着我们无法拥有对物品进行价值判定的简单、直接的方法。除了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考量角度外,从心里活动上来说,如果没有参照物,容易被这件事吸引大部分专注力,造成稀缺,从而导致考虑问题的管窥与不周,是个好的权衡办法。
若想让权衡具体化,就需要对节省下来的金钱进行追踪,搞清楚这些钱之后会有何用。同时,我们还需要思考另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挑选不同的物品进行对比,才具有切实的意义?节俭之人对金钱怀有一种保证富余的责任感,而穷人则需要随时进行权衡。发生购买行为时,节俭之人会思考的是,该商品的价格是否“优惠”。相比之下,穷人则会思考,为了付出相应的金钱他们要放弃什么。所以说,节俭之人并不需要进行真正的权衡,他们与所有生活在资源充裕条件下的人一样,很难体会到1元钱的真正意义。
21.识解
识解(Construal) 在认知过程中,大脑会利用大量的环境线索去理解视觉数据。
穷人对所支付的金钱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他们不会为环境所动,而是会依赖于自身对金钱价值的内化衡量尺度做出判断。
22.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人为了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选择必有成本!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