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屠杀》_精选读后感_600字
(2020-01-21 00:54:25) 读后感 -
《南京大屠杀》_精选读后感600字
细想在当时日本国内的政局背景下,本书描写的场景还是合情合理,张纯如女士为此书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受到了各方的压力,在参考多方史实的基础上,完成此书,值得一读,向作者致敬。
我一直不明白日军在南京施暴的动机是什么,这也是我读此书的动机,悲剧的发生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南京,当时中国的首府,能攻下绝对是莫大的荣耀,杭州湾的柳川平助和上海的松井石根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分两路急行军的方式抢攻南京,攻克后并没有足够的粮草养活这么多战俘,这是军人的悲剧。但是根据国际日内瓦公约,战争罪不致平民,例如文中提到日军军规明文规定禁止强奸,所以强奸后为了防止被告发,只能杀掉;杀人成习惯以后,惯性的会认为这是件正常的事情,一个大环境下的惯性思维让人最终失去理智,日军等级制度森严,压抑时间过长一旦自由,往往会做出疯狂的举动,他们终究是历史的罪人;
甲级战犯朝香宫鸠彦亲王因为日军投降文书中皇室成员的特权,虽然参与了审判,但是并没有伏法;松井石根虽然没有参与,但作为派遣军司令,畏惧皇权,不能很好的辖制军队胡作非为,躲到后方称病,判他甲级战犯并不冤枉。
文中提到的多位外籍人士,比如拉贝,一己之力拯救了数十万的南京人,虽然回国后晚年生活并不幸福,我相信他一定不会感觉孤单。
有的时候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就够了,南京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也比如张纯如女士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