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700字
(2020-01-21 20:43:57) 读后感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700字
看这个的时候正好看了路易ck的一场单口,他说整个世界都是由今天没自杀的人组成的,是由我们这些“ok. fuck it, keep doing it”的人组成的。有趣的是即使生活很糟糕,我们也总是会选择活下去。就像余华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未来的生活就有不确定性。我们害怕不确定性,同时又不能失去它,中年危机之一便是要处理不确定性的逐渐丢失。小波说,人生最后烟消云散,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在消失之前,我们要让一切先发生。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也很有意思。余华说他写福贵的一生,从第三人称转变到第一人称,写作顿时从难以为继转变到十分顺利,写出的是“人生”而非“幸存”。“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第一人称时面对的是未知,是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更多的是自我的体验感受和选择。而第三人称时我们是旁观者,是看到了各方关系的人,更多的是一种观察权衡和评判。
我们在这个世界,都是迷茫者,所做的选择或许对或许错。对和错是谁做的判断呢?或许是自己回忆时,感叹一句悔不当初,或许是别人的评价,这个对和错都是站在第三人称,在旁观者的视角下做出的。(我回忆时有时是第一人称视角,有时是第三人称视角,但第三人称下就少了很多细枝末节的“感受”)
真的就旁观者清嘛?也不见得。如果自己是旁观者,也不要总说“悔不当初”了,你做出的选择已经是当下最好的了。如果别人是旁观者,他会看到一些你看不到的信息,也会看不到你的“感受”,感受也是一种需要考虑的信息,感受是你无法完全表达他也无法百分百get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