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兰河传》读后感_800字
(2019-08-25 07:41:09) 读后感 -
《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
《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每个农村长大的读者都会亲切于沉浸于儿时的家乡的乐趣中,全书描绘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的展示了当地百姓的现实生活,也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家的文字功力、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那里的人,善良但更见愚昧,可恶却透着无辜与善良。那片土地上,飘肆着无知、迂腐、愚昧与懦弱,也充满了淳朴、善良、困难与悲怆。似为小说但没有刻意鲜明的主角,有的净是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小人物;祖父、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 二伯…王婆、麻面婆、赵三、二里半、金枝、平儿(“生死场”一章中的小人物)……
说是叙述故事,没有主轴,七个章节,看似各自独立实则浑然一体:
从“我家”的后门自然转换视角来到前门,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以此辐射出去,紧接着勾勒前院的整体布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描摹出几户人家将其有意散落在呼兰河的边陲小镇,乍一看宛若繁星点点,又似孤灯几盏。呼兰小城有非常齐全的为神鬼服务的设施: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龙王庙、祖师庙、城隍庙…,
呼兰河除了这些卑微而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爱,在精神上,也还有不少相应的异彩纷呈的盛举:
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是呼兰河人民靠崇尚信仰和精神寄托谋得一点卑微的生存的理由和生活乐趣。
笔触从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入手,以回忆来说三道四,最后又回归现实。正如萧红最后说,“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萧红一生,她一个人走,已走得足够远。远得人们够不着,却远得脚踏实地,心系山河。《转至书友的评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