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海海》_读后感_900字
(2020-02-20 08:59:57) 读后感 -
《人生海海》_读后感900字
初读它的感受让我以为是回归农家的一次生活叙事,甚至由于老保长的淫乱生活作风,掺杂这一些脏话的语言叙述,我险些要中断阅读。但随着故事的展开,以一个“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展开了对“上校”人生的解读。对那段特殊时期人们所表现的如魔幻现实主义般的思想,行为恰如其分的赋予了每一位角色。
“上校/太监”是一位天资聪颖,敢于挑战自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凭借妙手仁心拯救了众多生命,就如同他那副纯金打造的手术装备般,一直在发光。上校因此还曾打笑到“还没有人可以拿走我的性命”。的确,基于上校在战争年代的仁心,基于战争结束后上校回归家乡后对乡亲们的无私关怀,种种善行,于道德层面,于今天的我们思考,上校怎么也不可能不受敬爱。然而,这是小说的伏笔,也是作者开始对文革年代魔幻现实主义的叙述,在那个年代,上校就是一点一点被人们怀疑,以讹传讹,最终引向疯魔。(小说分为三部,第二部主要讲述了“我”的爷爷,上校信任的长者,背叛,检举上校,我不敢细看,不敢扒开那人性的丑恶)
在上校的个人故事上,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案,他的身上呈现了那一代人身上的伤痕,文革意味着对当时人们所做贡献几乎一笔勾销,转而是对他们的劳动改造、思想改造,无疑,对亲历者而言,这是一次世界观的崩塌。于上校而言,他相信的“还没有人可以拿走我们性命”,他信任的“我”的爷爷,纷纷倒塌。
此外,作者刻画的其它角色形象亦精彩纷呈,“我”代表着那个时代众多学生的一员,我的思想,世界观在没有形成系统的前提下,迎来了革命批判,迎来了政治站队,这让学生群体迷茫,甚至由于无知而构成了大量的红卫兵。
老保长,“我”的父亲,“我”的爷爷,于“上校”疯魔后照顾“上校”的奶奶,他们的人生都或多或少的被那段特殊历史进行了捆绑。
读罢,不由为作者的构思称赞。以“上校”为中心,串联各个角色,构成文革时期的那段荒谬历史,以及那段历史给当事人们造成的如同上校身上那个不敢给他人看,不可抹去,可却终其一生都想抹去的“纹身”
历史是最好的明镜,希望我们不至于重蹈覆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