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十二时辰(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读后感_900字
(2019-09-12 15:32:18) 读后感 -
《长安十二时辰(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读后感900字
读这本书的感受比较难述,就像慕名去一家麻辣烫店吃饭,结果端上来发现是火锅,熟悉至极的菜源源不断地端上来,火锅味道还不错,于是让人一直徘徊在走与不走之间,这种阅读体验其实有些尴尬。当然我并不是在否定这本书。从阅读中能感受到作者宏大的气魄和写作的认真,文本一直力图呈现出细腻真切的长安风俗图,从建筑到节庆再到衣着住行,处处都以知识普及的方式向读者传导着长安这一唐都形象,这可算是这本书最大的成功。它成功地将一副盛唐长安风俗画展示在了读者眼前。然而从故事结构及人物塑造来看,就有点差强人意。悬念刻意堆积过多,画面切换太频繁,主角光环太强,人物性格不够立体,主题含糊,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阅读感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应是作者对作品定位模糊引起的。这显然是一本通俗小说,然而作者为它赋予了太多沉重内涵,以至于折损了它的故事性与悬疑性,所以冲着悬疑和故事来看的读者难免要失望,而文中的历史性与社会批判性又太过刻意,所以喜好纯文学的读者难免又感到火候不足。作者既想追求历史小说的真实感,又想兼具通俗小说的悬疑性,同时还试图为文本增加社会批判性,这种批判性主要从蚍蜉、张小敬等一系列人物挑战权威、指责朝廷腐败官府无能、以及城市底层社会图景呈现等多方面体现出来,还从最终凶手是贺东这个以“孝”为名义的杀戮体现出来,作者想重申五四精神,将封建社会的罪恶之源归为国家层面的“愚忠”(贺知章,而李泌的多次隐退正颠覆了这一点),家庭层面的“愚孝”,以及个人层面的集权(皇帝主导国家命运),而主角则始终秉持为“人民的名义”。作者的这种多重创作追求难能可贵,也正是当下多媒体冲击下小说创作的一条出路,然而在这本小说中作者的熔铸技巧稍显生硬,让文本在上述三个方面都犹如鸡肋。作者应克制自己的知识普及欲望,严谨故事逻辑,在背景营造与人物刻画上不应本末倒置,把握住小说的核心元素。总之,如何做到既不损于文本的故事性与悬疑性,又始终贯穿一条“批判性”主线,同时适当地做到历史普及与历史再现,显然是一个长久而艰难的创作追求,期待作者更上一层楼。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