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_1800字
(2019-09-11 06:19:20) 读后感 -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1800字
可以给六颗星么?
这本书讲述了善良质朴双商在线的小人物许三观,用乐观和坚强、用责任与担当,撑起了晦暗时代里风雨飘摇的小家。暗线是旧中国在20世纪中期经历的一系列洗礼,包括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文革等。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将社会底层一个小人物的一生跃然纸上,就像《黄金大劫案》里面的小东北,都是小人物与大时代的碰撞。
- 卖血经历
每当家里遭遇劫难和变故,许三观会去卖血。一生卖血11次,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卖到被嫌弃血只有油漆匠会要的半百之年。卖血之于许三观已经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血自己就还有用。当文章最末,许三观不用卖血就能吃上炒猪肝时,他说这是他一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炒猪肝了。怎能不叫人潸然泪下!
第一次卖血是为了证明自己年富力强,顺便娶了媳妇,置办了房屋家具;第二次卖血是为了给“假儿子”许一乐赔方铁匠的钱;偶尔风华雪月一把,想找回许玉兰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平衡感,补偿当事人林芬芳,所以去卖血;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一家连续五十多天喝稀粥,许三观卖血带全家人吃了顿好的;假儿子许一乐上山下乡,许三观卖血为了让孩子多带点钱在身上;许三观又卖血了,为了请许二乐插队的头儿吃饭,能让他对二乐好点;下面的五次,全是为了许一乐的病,一路卖血走去上海。
多少次不敢往下看,怕他死了,还好最后是个好结局。
- 许三观和许一乐
文章最末也没有讲清一乐到底是不是许三观的儿子,因为这已经不重要了。
从卖血的钱不愿意给一乐花,到为了他一路卖血去上海,许三观对一乐的爱一直是压抑在心底的,他不敢爱他,他怕付出了亲情最后发现他不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他战战兢兢地隐藏着这点心思,直到一乐离家出走,他找回一乐,背着他去吃面,才彻底打开了自己的心结,从今开始谁再说许一乐不是我许三观的儿子,我跟谁没完!
在依旧愚昧、思想还未开化的年代,抛弃传统观念、忽略别人的指指点点,哪怕不是自己的儿子也全心全意地爱着,争当“乌龟王”,三观是个好三观。
- 许三观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他是那个时代随处可见的人,愚昧无知,顽固不化,精打细算自己的利益,但同时他却又坚强乐观,善良可爱,他有责任有担当,将家人护在自己张开的羽翼之下,风雨飘摇一人承受。一个小人物——一个社会底层的小老百姓。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小人物在晦暗的年代如何生存和挣扎,如何改变和成长。
- 几次潸然泪下
1.许三观找到离家出走的许一乐,骂了他之后,背着筋疲力尽的一乐去吃之前不肯给他买的面。从此,将许一乐纳入自己的责任。
2.文革许玉兰被批斗,许三观去给她送饭,当着红卫兵的面说:给她送的都是大米饭没有菜,她是罪人我不包庇她。等到红卫兵走了,轻轻跟许玉兰说,“红烧肉在米饭底下压着呢,你快吃这会儿没人看我们,我偷偷给你做的,儿子们都不知道。”许三观是个好人,即使许玉兰给他戴过绿帽子,他也打过她骂过她,但这个女人的下半辈子是和我许三观在一起的,她吃不吃得饱穿不穿的暖全是我的事,我全包了!伉俪情深这个词太小资了,形容不了他们这样的人,而且他们之间的情也不是这简单的四个字能概括的,而是一生的相互扶持、付出,永远将对方的生计纳入自己的生活。一辈子,全是我包了。
3.许三观送许一乐去插队,看着一乐消瘦的背影,萎靡的精神,一步一挪贴着墙根走,许三观追了上去,陪着儿子走这段离家的路。他们走到医院大门前时,许三观对一乐说:“一乐你等我一会。”说完,许三观进了医院。 我们都知道他又去卖血了,他为一乐卖血了,他为这个让他背负“乌龟王”绰号的“假儿子”卖血了,他真的可以毫无顾忌地爱他了。
4.故事的最后,许三观不需要卖血,就买得起炒猪肝和黄酒,他买了三份炒猪肝,一瓶加四两黄酒,他没吃过别的,他也不会吃别的,这是他见过最好的食物了,所以有钱了他就使劲买这些,来证明自己真的不用卖血了。他说“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炒猪肝了。”因为他终于可以卸下身上的担子,真正为自己买一会吃的,真正的享受一回炒猪肝和温黄酒,而不是每次卖血之后用来给自己补身体的。
三观是个好三观,我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一家,很开心最后能有个好的结局。余华老师笔触细腻,三言两语、几个形容词,立刻让人鼻子一酸落下泪来。
也希望无论身处哪个年代,像我们一样的小老百姓都能在老了之后笑看人生,吃得起“炒猪肝和温黄酒”,即使有过波折,也能有人陪伴、携手走过风雨飘摇的漫漫人生。
拖了两周终于补上了书评,之前一直不敢去触碰,直到刚刚写的时候还是会鼻酸难过。还好最后 花好月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