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恶意》读后感_1800字

(2019-09-18 23:51:47) 读后感

《恶意》读后感1800字

很应景的一本书。(后端评论涉剧透!)

说起来也就在前两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石家庄大妈在公交上帮两站后上车的朋友多占了一个位子”的新闻,配有被曝光的大妈的照片,当然我不是认为在公交占座位就是正确的行为,而是觉得这种行为无可厚非,而且看被曝光的大妈是欲言又止的神态,所以在那条微博下发了条评论,具体意思大概是“大妈或许是有不得已的情况无可厚非”以及“曝光人不和大妈沟通却反而随手将她的照片po到网上很垃圾用心很是不明”。接着,我就见识到了广大键盘侠丑恶的嘴脸。刚开始,我对回复我的人一次又一次解释我的意思“没有认为公交占座正确”以及“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就不能把别人想得好一些,如果别人真的有不得已的情况呢?”,其中我还记得有个福州的女中学生质问我(我特意点开了她的信息看了一下)说“一个普通大学的学生,装什么文艺?”,甚至还有个人问我“为什么别人都在谴责那个大妈,为什么你不谴责?那你就是错的”。所以后来我发现,这些人根本不会把我字斟句酌给他们回复的一段一段文字看完,而是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意见:他们都在谴责那位大妈,而我呢,我和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所以自然就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那他们心里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合理的,我的做法和想法自然就变成了帮素质低下的人(即那位大妈)开脱,自然我的素质也高不到哪里去。一直以来,我虽然一直清楚社会中有恶意,但是没想到它会充斥着每个角落,甚至于这么多人会对真相都还不明了的事和人妄加指责,而不愿意给予哪怕一次理解和善意的想法。最终,我把自己的那条评论删除了,也把微博应用放到了最不常用的那个系列。

撤的有些远,回到《恶意》这本书,这是一本很有人性探究深度的书,不得不说日本的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对于人性的研究、挖掘以及表现都很出色,尽管其中大部分是不免阴暗晦涩的。那么读这本书我读到了什么呢?一个很早就意识到的一个事实。虽然人类是群居性动物,但是人生来却是自我意识占主导的,所以人本能上不会去和别人换位思考。也就是说,当其他个体的行为与想法同自身产生差异时,人会毫不吝啬自己的恶意来对别人的意图进行猜测,而不是首先去思考别人的合理性以及自身的不足。

《恶意》这本书中,描写得很真实,不会让人生出情节胡编乱造的感觉倒叙和自白体的形式也很能让人产生代入感,野野口的性格本身性格是阴郁寡言且懦弱缺乏反抗精神以及自尊心很强的,童年时代搬到新居结识了高伟光的日高。一般的文章可能就会继续描写日高是如何凭借自己的魅力带领野野口走出阴郁的性格,拯救了一个失足少年,皆大欢喜的剧情。但是这本书不是这样,之所以会产生这么阴暗的结局,我认为有三点最为重要:

其一:野野口极强的自尊心。虽然野野口很清楚日高比自己优秀很多,但是过强的自尊心却使他从本能上抗拒这一事实,更何况以后日高成了畅销书作家、有美满的婚姻,日积月累,这些来自最亲近的同龄人的压力已经成为了他心中的魔障,无从释放,所以最后毁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其二:野野口母亲的错误引导。一般来说,重视子女感受的父母在搬家到新环境之前都会认真考虑对孩子的影响。但是野野口童年时期的搬家经历却让我觉得他的父母没有认真考虑过他的感受,尤其是他的父母居然可以容忍孩子很多天不去上学,这让我觉得野野口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心理和成长问题很是轻率和随性。甚至于野野口的母亲,对待儿子在新环境下的第一个朋友的时候,竟然会不加考察就说出“不许再和他来往”这种事情,实在很匪夷所思。如果野野口的母亲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引导,野野口或许会和日高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而不是从本能上抗拒接受来自日高的任何善意。

其三:校园暴力。小孩子很少具有日高那样的反抗精神,就算是有,一般也在频频打压之下被磨灭了,所以一般小孩子会屈服于施暴一方。这段校园暴力经历的其他影响不得而知,但是肯定助长了野野口心中的戾气。虽然是在藤尾的逼迫下成为藤尾的共犯,但是这段经历怕是也在日后野野口杀日高的时候给了他不小的勇气。最后,针对校园暴力问题,我的看法是,从来只有失职的人员,从来也只有迟来的正义。

个人看法总结,小野野口压抑阴郁的童年时期遇到了本来可以拯救他走出迷雾的日高,但是自身强烈的自尊心、母亲对童年玩伴日高的贬低诋毁以及无从逃避的校园暴力,让他每日挣扎于对日高的敬佩和嫉恨之中,并日益堕落其中,无法自拔。

最后,敲黑板,好好学学啊,层层嵌套,高智商犯罪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