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外人》读后感_900字
(2019-09-06 10:16:54) 读后感 -
《局外人》读后感900字
人性冤案——《局外人》(加缪)
读某本书期间,总是会被里面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影响。正如这本《局外人》,即使重读,也被默尔索这个局外人的潇潇洒洒影响得沉沉郁郁。是否应该回去再读一下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真难想象我要是不上班不看书会不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有多少次我想改一改自己的脾气,变得沉静一点,变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像默尔索那样,就算与自己息息相关也能总有“怎么都行”的超常心态。默尔索倒是学会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哲学。
当默尔索说,“如果要我住在一棵枯树的树干里,什么事都不能做,只能抬头望望天空的流云,日复一日,我逐渐也会习惯的,我会等待着鸟儿阵阵飞起,云彩聚散飘忽,就像我在牢房里等着我的律师戴着奇特的领带出现,或者就像我在自由的日子里耐心地等到星期六而去拥抱玛丽的肉体。”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这是很恐怖的人性哲学思维。当妇女辞职回家带小孩做全职太太,当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日日夜夜重复,当麻将、香烟、酒精一直充斥着自己的生活……一切都会习惯的。而有些习惯,于我于你应该都不可触碰。
为何要描写默尔索与邻居的相处?他善良、真诚,他不轻易拒绝,他与人为善,他观察仔细,他毫无恶意……他也是真的爱他的母亲,爱过玛丽,爱着这个世界。他是局外人?是的,他是那些人的局外人。
《局外人》虽只是加缪二十六岁时完成的作品,但是分量重,揭露的社会现象非常露骨和讽刺。默尔索杀了一个阿拉伯人,但并非故意杀人,在我看来属于“防卫过当”。虽是实实在在杀了人,但是他们却将默尔索这样一个善良、诚实、无害的人物完全妖魔化了,大肆批判他在母亲葬礼上未流泪,喝牛奶咖啡,抽烟……以致辩护律师说了一句震慑人心的话“说到底,究竟是在控告他埋了母亲,还是在控告他杀了一个人”。他们义愤填膺、滔滔不绝,审问默尔索身边的人和养老院的人,但从始至终将默尔索置于事外,一切进展他都不能过问,他们安排他的命运,却未征求他的意见。他们在精神上、在道德上对默尔索进行了“无限上纲上线”的杀戮,这场人性冤案,到底谁是局外人?
——珏儿2018.11.26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