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_1300字
(2019-09-06 03:03:32) 读后感 -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1300字
合上此书,只惊叹一声,此人只应天上有!夏老师的语文课太太太特别了!
夏老师的课堂,有很多神奇的化学反应。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赏析诗歌,学生兴致高涨,后来成了大杂烩,成了百家讲坛。
将语文与音乐鉴赏结合,与电影鉴赏结合。
和学生争论“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小荷究竟是荷花,还是荷叶,聚众赌博,调动大家的求知欲。尽管他输了,也自有风度,“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从不以老师的权威自居。
将一篇文言文改编成夹杂白话文的文言文,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从白话文翻译文言文。
知道学生不喜鲁迅的文章,鼓励大家有理有据地找茬。
每次看见这样特别的形式,我便兴致高涨。
他和学生的关系融洽极了,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就连解读文本的角度更是令人惊叹,他当真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
早学过《窦娥冤》,《拿来主义》和《斑羚飞渡》,可印象中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不过知道那个故事和陈词滥调的主题。
夏老师不一样。
他从窦娥身上,剖析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劣根性。
窦娥临死前,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大旱三年,得饿死多少人?无辜百姓都是伤害她的人吗?不是。
过去,我所受的教育没有从文本内容分析,而是着重艺术手法,美其名曰浪漫主义。可夏老师却看到了不一样。
这种黑暗和戾气往往隐藏在弱者心中,平时掩盖在深深的奴性下面,当这样的弱者被压迫到了极限,他们的反抗往往是最残忍最血腥的。而最可怕的是,在我们的传统意识中,这样的报复或者诅咒是合法的。因此,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最黑暗的一些场面,往往就是那些“反抗者”制造出来的。”
接下来,夏老师如何引领学生的的呢?
现在我还想问一个问题:窦娥是不是坏人?”大部分学生回答不是。“她这样报复社会,几乎可以说是反人类了,为什么还说她不是坏人呢?”“她本来也是很善良的,可是被逼到那个地步,她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那么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你也被逼到那个绝境,你是否也会像窦娥一样发下这么恶毒的诅咒?觉得自己会的同学请举手。”
“如果我被逼到那个地步,也许我也会这样做,死也要抓几个垫背的,根本无暇去顾及那些人是否应该对我的遭遇负责。所以,我想我们并不是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窦娥或者关汉卿,而是应该更多地去理解窦娥,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怀有对弱者的悲悯,可能的情况下,给他们一些帮助,最起码,我们不能欺凌、伤害他们,不能制造更多的窦娥。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这个社会也必将更和谐,更美好。
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如今网络发达,言论的成本极小,微博一度沦为喷子的愤池。
教书育人,这就是教书育人啊!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诸如其他例子,不便多举。
也许,我以后也是要做老师的。从夏老师身上看到。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丰富的,才能给学生展示丰富的世界,教师最好自己能幸福,才能将这种幸福传达给学生。即使生命中有诸多无奈甚至灾难,也不应该失去希望。
语文的定义是语言和文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缺一不可。语文在生活中,语文也在人生中。而且,语文与历史、哲学、艺术密不可分。
夏老师多才多艺,会弹吉他,不懂欣赏电影的音乐爱好者不是一名好老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