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1984》读后感_900字

(2019-09-14 08:04:22) 读后感

《1984》读后感900字

乔治·奥威尔的名字,在学生时代未留下印象,否则对于80后来说,背过那么多名家名篇的名字,无法不对《1984》产生特别的记忆。然而,工作后近些年,《1984》和《动物庄园》却被这个时代提及的较多,远超那些背过名字的世界名著,不能不让人感到奇异。但读了小说之后,随即理解了——极权主义,一个无法被列入考纲的话题,尤其还影射了背离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斯大林。从《异端的权利》到《1984》,因巧合而连续阅读的两本书,从历史和虚幻两个维度鞭挞\极权主义\:《异端的权利》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主旨宣扬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文中感到特别恐怖的,不是对异端思想的零容忍,不是对异端人士的残酷迫害,而是为避免\异端\出现,对人的肉体和精神在方方面面细枝末节的监督和控制,以至民众迅速自发发展为\人监视人\的病态状态,毫无信任、安全和自由可言。《1984》则将\极权主义\登峰造极,\党\不再满足于禁锢,而要求彻底的改造,然后消灭。是的,消灭!只要思想出现过一次错误,即便被改造,仍要消灭。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党\意识到了宗教审判所犯过的错误,在未改造异端的思想以前,急匆匆杀之而后快,从而使异端成为了\烈士\,激起了千万人的愤怒、觉醒和追随。\党\要做的是,在处死异端前,用极端手段让异端彻底屈服,真正承认自己的错误,心服口服地赴死。因此,\党\的做法看似徒劳无用不经济,实则很有意义。《1948》中,历史不停被篡改,现实一直被蒙蔽,以保证\党\的绝对正确,完全无法弄清任何事的真伪,包括今夕是何年,甚至有可能一切都是假的。人们被24小时监视和洗脑,甚至在家里也有一个\电屏\,可以听到看到你的一言一行,并不间断宣扬\党\的言论。两本书中我更偏爱《1984》:首先,源自近期听到的一个说法——\人类无法想象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写虚构的未来需要想象力,而这部完成于1948年的小说预言正确了很多后事。其次,更为关键的,是我沉迷于作者细腻的笔触,作者对于很多细节性的描写常常让我感到震撼,我不禁想问他是如何会想到这些的?若将这些描写去掉,完全不影响小说的发展,但加入这些,却能一下子打开读者的很多思路,体味永远不可能经历的感受,思考永远不可能想象的问题。我想,这或许就是优秀作家作品的价值和力量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