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读后感_1000字
(2019-09-01 06:23:43) 读后感 -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读后感1000字
勃朗宁离我太远,余秀华则活生生的雀跃在我的时代,欣喜于她在生中寻找生
而这些想象,和你不经意的一瞥
都被我捡进了诗里诗不在广度而在深,这本诗集只读了5个小时,但在心里回荡了多少个月色苍茫的夜。想起冰心先生写的
“海波不住的问着岩石,
岩石永久沉默着不曾回答;
然而它这沉默,
已经过百千万回的思索。”太宰治的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比起死亡,枯燥无味的生才恐怖。贪婪的我不仅想从书中获得三千世界,还想游历那诗意的世界。余就像导游,“带我领略诗意的世界”。
忍不住分享那段关于勃朗宁夫人的故事,一样诗意美丽动人。
诗人勃朗宁于1845年1月10日第一次给巴莱特写信,他将巴莱特的那些诗篇比做开放的花朵:“假使让这些花晒干,把透明的花瓣夹进书页,对每一朵花写下说明,然后合起书页,摆上书架,那么,这里就可以称之为‘花园’了。”巴莱特回信说:“心灵的共鸣是值得珍爱的……一位诗人的共鸣对于我更是达到同情的极致了。”从这一天以后,勃朗宁和巴莱特在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里天天通信。每一天,巴莱特最盼望的就是在家家户户吃晚饭的时候,“悄然一人”听到邮差送信的脚步声。
春天来了,勃朗宁第一次前去看望巴莱特。她靠在一个大大的沙发里,令勃朗宁以后再也没能忘怀的是她那双忧郁的黑眼睛。巴莱特的疾病没能让勃朗宁却步,在他们初次相见的第三天,他就写给她一封求爱信。她已经39岁了,又拖着有病的身体,于是她告诉他,以后再也别说这种“不知轻重”的话——“为了我,请忘了这件事吧。”女诗人认定自己的生命将像“青苔一样寂寞”,但是勃朗宁依然坚持每个星期去看望巴莱特一次,每一次陪同他一起去的还有鲜艳的玫瑰。后来,巴莱特将这些日子称为“一整个昏暗的星期中最明亮的一天”。
巴莱特开始离开她蜷缩了多年的屋子,先是被人抱着下楼,接着可以在搀扶下自己下楼了。她告诉勃朗宁:“人人都大吃了一惊。”而勃朗宁鼓励她:“下次再试试,一定!你周围的一切都在这样恳求你!”第二年的春天,在遇见勃朗宁之前在病床上躺了14年的巴莱特可以自己走到大街上了,爱情所创造的生命奇迹终于使她可以回报勃朗宁的执着了:“如果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我的健康更好一些,那么到那时候,由你决定吧。”
巴莱特不再对勃朗宁说“舍弃我,走吧”,她现在惟恐失去她的爱人—— “继续地爱,爱我如深海。”一颗星,致敬排版 11.29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