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人》读后感_900字
(2019-09-01 03:30:49) 读后感 -
《摆渡人》读后感900字
其实我个人比较喜欢半严肃一些的文学,这本书并不对我个人的胃口。看封面原本以为会像《追风筝的人》,起码会给自己的内心强大的冲击。然而实话,这本书,我中后期是当做言情小说读完的。
诚然,这是一个相互救赎的故事。迪伦,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其实很妥帖,那就是“热辣辣”,情感丰盛,行动力强,一门心思跑起来。而崔斯坦,听从于命运,即使最后也不是完全的不甘心(愤慨),而是离开既定命运的忐忑和对未来不定性的担忧与隐约的快感。
其实我个人不喜欢迪伦,她的眼里更多的只有自己,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情感所包含的人(爱或者喜爱或者尊敬),甚至荒原的样子也是作者在暗示人类的注意力其实就那么多,倒也是谈不上什么自私与伟大。
我喜欢崔斯坦。他发现了原本他一直以为自己并不会拥有的东西,他是谨慎的,却也是热切和坦诚的。他不愤世嫉俗,不埋怨不公,不质疑万物。他且行且珍惜,不忘记自己的本分和义务,即使他原本或许也有享受权利的自由。
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一本讽刺的小说,当然作者肯定不会这么说。
但我读罢,我真的有些感慨。
我能想到最伟大的救赎,或许就是爱了。
而我能想到最自私的行为,怕也就是爱了。
玛丽的死,着实让我有些无法释怀。迪伦对自我控制的匮乏,对被欲望引导的热烈,都让我有些隐隐的不安,和妒忌。或许我,从未活的如此大胆和自由吧!
而之后她救小女孩的情节,更像是言情小说里给玛丽苏女主洗白的套路。说真的,我并没有太感动。她们所有人都可能最后被沦为恶魔的晚餐。
但就是这种不经大脑,不管不顾,枉顾理性,只有感性的人,才能做到如此的救赎吧。
即使如此,我个人,依旧无法喜欢女主和这本书。言情小说来说,我可以给4.5分。
但从价值观角度来说,我只能给到3分。
因为我更喜欢由自制所带来的得宜的幸福,太热烈的存在总是伴有其他被燃烧的灰烬。而那灰烬,在别人或者它自己的眼中,也应该有着幸福的权利和自由。但今天,在这热烈中,它只能牺牲了。而人们只会记住灿烂的花火和美好赞叹的泪水。
默默无闻,只是因为聚光灯没有照到。而聚光灯这一资源,只把握在部分人的手里。于此,它在作者的手里。但我心中的聚光灯,却不巧地打在了文中的他处。
愿人们各自安好,世界和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