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8 21:38:35) 读后感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1100字

这是老师推荐的好书,要求写书评,我在别处读完,来这里完成书评。因为看惯了言情小说,已经不太想复述书中的爱情故事,而是着眼于书的文风和写作特点,或者悟出了什么道理。大多人的书评只复述故事而没有观察到作者的写作风格,也没有输出读完后的思考和观点。不想做芸芸众生中的千篇一律,于是高度概括了内容后又独辟蹊径地偏重介绍了另一部分。

《1980年代的爱情》,作者野夫散文式的动人语言,清新优美,隽永如诗,在那个年代的作家中是很少见的。

十六岁开始写诗,隽永的文风来自诗歌的濡养和熏陶,大山里能培养出如此的文艺性情令人惊喜。我不懂诗,但很感谢诗歌赐予野夫这般的灵性和雅致。

书中最令人欣赏的是野夫对自己和雯的精准剖析,一般人心潮起伏时是看不透自己的初恋情怀的,他在很多年后回忆往昔情景,也许才有这样一种娓娓道来的头头是道。

初恋女友的父亲因年轻时站错队被打成右派而被发配到大山里,没有行动自由,女儿陪伴着父亲不能走出大山,生怕耽误了野夫的前程,于是拒绝遥望未来和他的爱。那个时代讲究背景出身的粗野和怪诞,葬送了多少美好的爱情,读来有一种暖暖的悲凉。

而他,代表着一代一代的边城青年,带着改造世界的梦想出发,不得不离开女友,去往大城市发挥用武之地。读了那么多年书,真的不能在吊脚楼里卜居終生,生儿育女,碌碌无为。

这本书还道出一个道理:年轻人去所谓的大都市闯荡一番天地好,还是安居故土,守着老家找份工作自得其乐?

其实,困顿山野,是为偷生之道,是很容易消磨意志的,年轻的心会有不甘。人生百年,完全不输不赢地坐等老死,就太乏味。我来了,我走了,人世间能留下几行脚印,才算没有白来一趟。年轻就应该出去闯荡,年老才应该回归田园养息颐顿。

出于对作者清新笔触的欣赏,又读了野夫的《乡关何处》,才知其原声家庭出生于名门大户,而非大山,是没得选的出身把他推到那里。曾外祖父民国时曾东渡日本留学八年,回国后任甘肃省最高法院院长,其女儿,也就是野夫的外婆作为大家闺秀,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外公,一名黄埔军校军官,曾任蒋介石侍卫官。就因为此,野夫的母亲受外公连累,不断被批斗,野夫从小就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祖外孙三代一辈子都郁郁不得志。

他写笔下那些砍断骨头连着筋的血亲,是怎样被一次又一次运动一节一寸地搅碎榨干;那些美妙温软的情感,是怎样被一阵一阵的风雨冲光刮净。野夫凌厉的声音和另类来自家庭身世的屡屡被迫害,文艺才华则来自于大家闺秀外祖母的文化熏陶和循循善诱。

政治这东西,不知摧残了多少站错队的文化名人和大户,知识分子本来是做学问的,而学问无关乎派别,无关乎国界,却被硬拽到斗争的行列里,揪来斗去,历经被摧残被迫害的隐痛,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的荒唐和笑话。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