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腔》读后感_700字
(2019-08-23 23:37:47) 读后感 -
《秦腔》读后感700字
读完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用了近18个小时,从2017跨到了2018,这个大部头书,终于在今天这个不冷却有少许雾霾的冬日读完了。
贾老先生的笔触一向犀利却满含对生活的深思与批判,书中讲的是秦腔文化下的西北农村清风街的故事。刚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以为所有的故事都会围绕秦腔来展开,越来越觉得自己格局的局限。
先生只是将秦腔贯穿在整部书的始终,讲述的时代漩涡下西北农村发展史,而秦腔只是这部史诗的背景音乐而已。
对于书中的主角们,白雪、夏天智等人对秦腔的热爱,却也无法组织秦腔的没落;一辈子忠于土地的村干部夏天义,仍然无法改变外出打工,劳力流失,土地荒芜的事实,最后被黄土淹没在他一直心念的七里沟;清风街里的鸡零狗碎,人性烦扰都被袒露在大家的面前,有你的不认同,也有我的共鸣。
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对于农村、农民和土地,我们从小接受教育,也从生存体验中,形成了固有的概念,即我们是农业国家,土地供养了我们一切,农民善良和勤劳。
我非常理解最后夏天义为什么要淤地,为什么最后都觉得土好吃;我也理解那些走出清风街的人,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的人,更多的是因为,土地能给予的,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所智造的欲望假象,以及贫富差距下,农村的落后的现实。
在我的家乡,依然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以各种理由离开农村,去城里奔波。
但我相信,走出去的是人,走不出去的是故乡!
就像最后贾老先生所说,我把农民皮剥了!可后来,做起城里人了,我才发现,我的本性依旧是农民,如乌鸡一样,那是乌在了骨头里的。
最后我想说,引生和夏风是一个人,作者的两面,一个是留在清风街,眷恋清风街,眷恋白雪的农民贾平凹,一个是走出农村,看倦农村的,最后离开农村的作家贾平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