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_800字
(2019-10-07 17:17:51) 读后感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800字
在波叔的文字里去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世界的边边角角,用波叔的话来总结波叔的一声:
从我短短的人生经历来看,它是一座声名狼藉的疯人院。
借用一位书友来形容小波的书,两个字自由。自由的气息渗透在他的精神和灵魂里,然后借着文字的媒介,向读者迎面袭来。困于时代却不拘泥于时代。97年,王小波去世,我出生。
22岁的我,读完这本书,却有些怅然,大概是眼界未开,自由未得的缘故。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价别人,披着崇高的外衣,其实是共知的虚伪。
事实上,有些崇高是人所共知的虚伪,这种东西比堕落还要坏。
get 了媚雅,虽然作者鄙视这样的媚雅,但我喜欢这种媚雅的状态,因为贫瘠,却又不想偏俗。
那件衣服的马甲有点瘦,但我老婆说,瘦衣服穿起来精神,所以我把吃牛肉吃胀的肚腩强箍了下去,导致自己的横膈膜上升了一寸,有点透不过气来。
22岁,半夜12点,会间接性迷茫,想把人生进度条滑倒后面,先看看结局,我再返回来过活,好吗?
人在年轻时,心气总是很高的,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我刚刚过了四十四岁生日,在这个年龄上给自己做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我总觉得,我这一生绝不会向虚无投降。我会一直战斗到死。
物质贫瘠的人似乎没有资格谈艺术,只能提供艺术创作者创作艺术的来源。
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科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玛瑞·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人可以选择浪漫与不浪漫,全看你自己的,但感觉自己的浪漫小因子快淹死了,需要捞一下。
凭良心说,我喜欢千奇百怪的结果——我把这叫做浪漫。
没有什么总结,只有寂静深夜,睡觉才是生存法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