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_1500字
(2019-09-01 20:38:55) 读后感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00字
该书总共分为十三章,
【第一至六章:讲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陈述事实)
非暴力沟通主张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的说出观察的结果,主张评论是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不主张绝对评论。
观察 :“每次”“曾” 评论:“总是”“从不”(如陈述的肯定、否定句) 混淆观察和评论:“经常”“很少”
2、感受(表达内心的感受)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生活或权威价值观的影响,让我们在面对许多事时,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在强烈的感受下却体会不到,更不懂语言表达。重点区分感受和自我评价。
3、需求(什么想法/追求求导致感受)
需求是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先择:1.责备自己 2.批评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把意愿说的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我(感到)..........因为我...........”用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基本需要:自由选择/庆祝/言行一致/玩耍/相互依存等。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反而常常是申辩。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开会/谈判时注重各方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希望对方做什么?
4、请求(需要的帮助)
(1)提出自己请求(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越具体的描述越好)
(2)明确谈话的目的(明确目的,将自己想要的表达得越清楚、明确越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3)请求反馈(表达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得到对方反馈,对反馈倾听/感激)
(4)了解他了的反应(对方此刻的感受/对方正在想什么/对方是否接受请求)
注意区分请求与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而非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
过程:(1)什么是我的观察?
(2)我的感受如何?
(3)那些需要(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4)为了改善生活/现状,我的请求是什么?
重点:专注并持续不断地提醒(有意识的使用语言)
【第七至十三章:怎么更好做的上面四点】
1、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
2、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
3、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别人的反馈
4、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
5、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他的意思。
6、当自己痛苦得无法倾听时:体会自己的感受/大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7、你越留意自己的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8、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时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9、在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这类词语。
10、打断别人比假装在听,更符合对方的意愿。
11、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12、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13、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14、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
15、愤怒时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16、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17、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惩罚来使人认识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很可能适得其反。
18、专注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19、做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的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事
20、接受别人的感激并一起庆祝。
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艾提.海勒申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克里希那穆提
不要那么谦虚,因为你没有那么伟大。--哥达.梅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