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_1100字
(2019-08-03 20:54:33) 读后感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1100字
尽管每个字都认识,但认识的字组成一个个句子却有点读不懂。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最大感受,因此迟迟不敢下笔写几句话,怕一不小心暴露了智商的缺陷和思想的浅薄。纠结再三,想到推荐这本书时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耳提面命,在抓掉好几根头发的情况下,我还是决定胡乱涂写几行文字以宽慰师心。
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为研究群体心理学的扛鼎之作,确实有很多独创性的见解,也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勒庞意图从群体的角度探究法国大革命后各种阶层之间和新旧两种文明之间冲突的原因。首先,他对群体及其特征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准确而全面的描述。“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构成了这个群体,不管他们的生活模式、职业、性格或是智商相同与否,他们转变成了一个群体的事实让他们拥有了一种集体的思想,这使他们的感受、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孤立时的状态不尽相同。”群体的形成会消解掉个体的思想,使得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都不具有完全独立判断的能力和自主决策的思维,在融化个体理性后形成群体智慧。但不依赖于个体独立思考而形成的群体性结论,往往裹挟着盲目、失真、武断等因素,使得决策充满了不理性。群体性特征的研究,是勒庞极富创造性的探索,为后来诸多心理学流派提供了借鉴。其次,他对群体的意见和信念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揭示了群体的想法和观念产生并传播的奥秘。“群体信念的准备性因素。1、种族2、传统3、时间4、政治和社会制度5、教育”这些属于群体意见形成和传播的间接因素,除此之外还有直接因素。“1、形象、词语和套话2、幻觉3、经验4、理性”群体的形成同样依赖于这些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相互作用,同时这些因素在群体思想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催化剂作用。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群体性信念并非牢固不可动摇。“伟大的普遍信仰的数量相当有限。他们的兴盛和衰败是每一个文明种族的历史上举世闻名的事件。他们构成了文明的真正框架”群体性思想能否演变成为普遍信仰,取决于多种因素博弈后的结局。最后,他探究了不同群体的分类,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群体的一般分类1.异质性群体(a、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b、有名称的群体,如陪审团、议会等)2、同质性群体(a、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b、身份团体,军人、僧侣、劳工等c、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每一种群体类别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无一例外受上面所述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影响,并且表现出了群体的种种特征,且没有摆脱群体性思想的束缚。
仓促成行,文辞不通且逻辑浅薄,权当睡前乱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