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_900字

(2019-08-30 06:10:31) 读后感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900字

这个清朝帝国的第六代继承人,继承了最丰厚的政治遗产。祖父是有“千古一帝”美誉的康熙;父亲雍正也不简单,单说从康熙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继承皇位这一点,政治手腕可谓一流。从小接受这样的严厉父亲的教导,少年又被那么厉害的皇爷爷接入宫中手把手培养,弘历的成长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作为一名出类拔萃的爱新觉罗子孙,他也毫不费力地遗传到了勤政的基因。而平稳的权利交接,让他得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大业。
表面上,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然而深入来剖析的话,横向对比18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乾隆时代是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纵向对比中国历史,乾隆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民众权利被剥夺得最干净、意志被压制得最靡弱的时代。可以说,表面有多辉煌,内在就有多荒唐。“饥饿的盛世”,书名取得实在贴切。
这样的令人震惊的两极分化,吐槽乾隆一个人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人们对他最大的诟病就是专制和闭关锁国。
作为两千多年的专制体制的合法继承人,他会放弃专制吗?他又有放弃专制的觉悟吗?显然没有。专制是一种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乾隆创造出来的,他也不可能终结。他的毛病就是对权利的欲望太过强烈,而统治手段又太过高明,所以他的专制就显示了登峰造极的威力。而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个威力以几何倍数增长,最终对国家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
至于闭关锁国,其实只是一项服务于乾隆专制统治的政策而已。乾隆所接受的教育,所接触的世界,可以让他有平定新疆蒙古西藏统一中国的雄才伟略,却实在没能让他打开国门融入真正的世界,毕竟古代的中国人都认为世界的中心就是中国。可惜的是这项政策在几十年上百年后就被证实是关乎民族存亡的巨大陷阱。
乾隆一生所追求的“全”,为他赢得了无数第一,然而历史也很公正,他对民族所造成的历史伤害,注定他无法成为一个“全”人,而只能是一个“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