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尔登湖》读后感_800字
(2019-08-28 14:15:35) 读后感 -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看了很久很久。最早是在15年吧,人还在金寨,偶然发现了,喜欢这个名字,瓦尔登湖。
宁静的感觉。
但当时并没有读太久。现在想来,那时候人心浮躁,即使是冰镇过的湖水也安抚不下。
终究是对梭罗湖边小屋隐居生活非常向往,也非常好奇,开始又拾起重读。很长一段时间是作为晚安书来看来听的。关于湖,小房子,树,作物,鸟...瓦尔登湖的一切质朴的品质,都让我觉得特别安眠。不由地会想象,薄雾笼罩着尖尖的塔松,湖水沉静如一块黑矅石,抑或天空很蓝,树林环绕着水面托起涟漪,似有若无在耳边是不知名的鸟叫声。
一切都那么自然。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文人中隐逸情结才是根深蒂固,隐逸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早到东汉时期就有很多仁人志士不得赏识,甘愿忍受山林中危险艰苦的条件,去选择避世度日,只为坚持自己心中的正道。后来很多朝代,无论国力强弱,文化发展如何,隐士数量也未减少,甚至有一边做官一边享受郊野园林之乐的,称为朝隐。无论在朝者,在野者,都能在自然天地寻找到本心。熟知的大诗人白居易,提倡中隐,隐逸到后来重点已经不在隐而在逸,更像一种氛围一种气质。
梭罗的两年生活,比较像我们早期的隐居,条件非常原始,没有任何物欲挥霍。看着书,很羡慕作者,这种湖边的隐秘生活,我有生之年是否有幸能过上。很佩服作者,自己一砖一瓦搭建小屋,种植作物,动手能力生存能力也非一般人能及。
这样的生活对部分人说可能是煎熬,没有网没有电,除了天空就是倒影在湖面的天空,还有树。但回想我们小时候,没有手机的日子,其实有单纯的快乐。类似这样,有时候玩的东西多了,不一定有趣。
如作者所说,如果真的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就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就好。别人觉得你快乐的时候,不一定是真正的快乐。
我喜欢自然,喜欢树林,喜欢微风,喜欢每一片草叶在它原本的位置上轻轻摆动。看想看的书,画想画的画,爱想爱的人。别无他求。
一切从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