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_900字
(2019-09-06 14:13:35) 读后感 -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900字
意犹未尽,小说中的某些画面和情节依然在脑海里回放,失落感在游走,有些走火入魔啊,却不愿清除那些文字留下的印记。
詹姆斯创造了“香格里拉”这个可能永远也无法抵达的远方,并让全世界的旅人都为此魂牵梦绕。不管是在云南的迪庆州、丽江,还是四川的稻城府,“千佛之国”尼泊尔的木斯塘,印度的巴尔蒂斯坦,或巴基斯坦长寿村----罕萨山谷,最终,尘埃落定“中甸”,藏语的意思是“建塘”,颇有安家落户即视感的地方。如今,中甸已更名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内心的踏实和丰盈感交织起的神秘图腾,不知与希尔顿心中的“香格里拉”有多少偏差。
故事以战争为开端,以命运为执掌,以那些偶然和必然发生的事情,揭开那层神秘面纱。外界生活中所有不喜的,难以得到及释怀的,在香格里拉都会被放下。蓝月谷里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矿藏,不想做的事情可以不去做,没有任何人会指责和埋怨,只要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就好,这是一种几近于“道”的探寻;仿佛世上真有未知神明和信仰的庇佑,所以人们都不太会生病,若不是因为意外去世,大多人都是会自然老死。而喇嘛们更有关于长寿和让时间缓释的神秘修行之法。在崇尚中庸之道的半个“理想主义者”中,撇开适度的欲望,每个人秉承着自己的使命,在人生道路上践行、求索和传承着。
作为一个曾经饱受战争摧残,甚至变得有些淡泊和无常的康维,他的命运最终究竟是去往哪里?“逃出”香格里拉的马林森,后来又怎样了?被医生告知老去死亡的罗珍呢?还有留在香格里拉的布林克洛小姐和巴纳德先生呢,他们在得知“同伴”离开后,又会作何感想?
或许詹姆斯自己知道,香格里拉这样的乌托邦不太可能真实存在,因此才有了书中康维和马林森带着罗珍出走蓝月谷的结尾。但他又希望这样的地方能够存在,所以才又写到康维不辞而别,朝着曾“抵达”过的香格里拉方向追寻着的开放式结局。
“心中的日月”那是自己向内心求索才能抵达的地方,那是抛开战争、时间、生命、宗教信仰和金钱桎梏的问询与修行,而所有在真实世界里的跋涉,难道不都是为了踏上那条通往内心的道路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