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插图本)》读后感_1100字

(2019-09-29 07:55:02) 读后感

《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插图本)》读后感1100字

比如,1923年在上海(面对针对他亲国民党的态度的批评),一年以后在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期间(当他失去中央委员会委员的位置时),在1925年冬以及1926年退至韶山时(在如何评价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这一问题上,他的人事关系日趋紧张),在1929年底(来自李立三的压力增加时),以及在1934年夏(当与28个布尔什维克的冲突导致他实际上遭软禁时),情况都是这样。

现在又一次,当他因张国焘而闷闷不乐时,焦虑又成了疾病的前兆。[插图]他整个一生都是如此。

有一天,一块比蕃族部落的石头友好些的石头落在一个红军战士脚下。石头外面包着一张纸,上面潦草地写着:“我们是红四方面军。河上游40里处……有一条绳索吊桥,你们可以从那里过河。”士兵们高兴极了。

[插图]

艰苦岁月(雕塑)。潘鹤 作

毛泽东没有高兴。因为他将要面对一个人的挑战,这个人——尽管遵义会议开过了——认为他自己是中共的领袖人物。

从毛泽东上次见到张国焘,已经8年过去了,但毛泽东并非刻意躲避他。两个人都不喜欢28个布尔什维克,虽然张国焘到过莫斯科,还懂俄语。两个人都比28个布尔什维克要老练。他们互相的不信任要早于对28个布尔什维克的不信任。

他们在作风和背景上相去甚远,这在他们于1918年第一次见面时就已表露无遗。张国焘,地主的儿子,是北京大学正式生,而毛泽东只能焦急地徘徊在大学的边缘。在毛泽东已在农村深深扎根很久以后,张国焘还在唱着城市劳工运动的调子。

长征带来新的分歧。张国焘认为毛泽东陷入了“游击主义”,认为中共领导全民抗日的想法是想入非非而不予重视,认为遵义会议是“武断的”举动,它的决定应该重新考察。[16]

而毛泽东则抱怨说,张国焘不相信关于苏维埃根据地的想法。他断定,张国焘曾两次从根据地“逃跑”,让毛泽东、朱德的队伍吃了亏。在他看来,张国焘的第四方面军几乎没有共产主义精神,而是有精英主义的倾向。

在四川非常靠西的一条路边竖起了旗子、标语牌和演讲台,毛泽东在瓢泼大雨中等待张国焘的来临。30人的随从队伍骑在马上向毛泽东奔驰而来。

毛泽东和张国焘紧张关系的实质根源,明显地表露在那些漂亮的马匹身上。张国焘的队伍(5万人)在人数上多于毛泽东、朱德的队伍(4.5万人)。他们身体更健康,装备也更好。和长征的经历相比,张国焘部队躲藏起来的生活,像是假日露营。

在张国焘把马停下时,毛泽东神经质地笑了一笑,小声对身边的人说:“别羡慕那些马。” [17]他也许回想起,他自己这支红军队伍一路上吃掉了不少本来数量就不多的马匹。

张国焘回述这件事的方法不同。“我一看见他们,就从马上下来,向他们跑去拥抱他们,和他们握手。” [18]

一位亲毛泽东的军官回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