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浪之水》读后感_1400字
(2019-08-24 03:45:45) 读后感 -
《沧浪之水》读后感1400字
好友给我推荐《沧浪之水》一书时,有提及《围城》一书。《围城》中在有两个著名的人物,一个叫李梅亭,他投机取巧、庸俗市侩,溜须拍马,夸夸其谈,完全可以说他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是他却在社会中生活得如鱼得水,混成了大学教授,教授一门并不存在的先秦小说课;另一个方鸿渐,虽没有文凭,少了点才气,却也是口才了得,涉猎广泛,但因其内心保留着正直与善良,无法在残酷的社会活得风生水起。这两人是明显的对比。方鸿渐是一个好人,可也仅仅是一个好人,一个落魄到饭都吃不起的好人;而李梅亭呢,有权有地位,也就没人再去指摘他的卑鄙无耻了。这是一个只重结果不看手段的社会,上位即成功。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也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成王败寇。道义上成功但在现实生活中活得失败,高风亮节,本应是被世人景仰的,但现实是像李梅亭这种,才是真正的能人。
《沧浪之水》一书中,池大为在父亲的影响下,自认为是继承了父亲的一身正气,想要保持内心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但是现实却让他吃了“苦头”,他被残忍的发配到了中医学会,作者在这里面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渲染这么一个事:池大为在中医学会过得惨不忍睹,没有地位、收入低微、甚至得不到想要的尊重…可是,其实仔细想想呢,池大为怎么说也是一个科级的办事员,这种惨不忍睹的生活,只是在比较与对比中才凸显出来的。池大为本身就不是一个什么高尚的人,他从一开始就有着自己的政治野心的,一开始表现出的那种高尚,不过是内心的自卑与长期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小说中的晏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色,他是一个过气了的秘书,他什么都懂,甚至是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也一直是郁郁不得志。在我看来,晏老师这角色的安排,是池大为的一个生活轨迹的镜像,甚至可以说,他就是池大为,就是为了池大为会180度改变的所不得不安排的一个角色。所以他俩的对话,很多时候,其实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个人内心活动的一种斗争挣扎的过程。池大为最终是成功上位了,他的成功除了自己政治野心的觉醒,也不得不说其妻子打针技术的高超,还有便是对其他人的出卖。用出卖一个人的利益,来表明自己的站队,从而成功上位。当上厅长后池大为,不是没想过要做出些不一样的事情来,却在现实的洪流中,一步一步的选择妥协,最终还是随着现实亦步亦趋,对着既得的利益,心安理得。池大为的妻子董柳,最初是一个贤惠、甚至可以说是无欲无求的这么一个形象,她确实是功利现实,任何事物都讲究要有用,可也还是随着池大为的性子过了七八年,然而伴随着儿子的出生,她的欲望便逐渐浮现了出来。孩子的需求只是一个导火索,与他人比较之后内心的落寞不满才是矛盾累积爆发的本质。我一直都觉得,生活中,没有比较会少很多不幸福,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当池大为的官越做越大,董柳的内心欲望也就愈发欲求不满,满足于单一的业务水平不思进取却照样能够无忧的升职称,这是一个怪现象,怪可也真实。池大为上来之后,他也打压年轻人,也和其他届的领导没什么区别,他只是从一个巴望着分蛋糕的人摇身一变成为了这个蛋糕的分配者,可蛋糕依然在那里,该分还得分,无能为力。小说最后安排池大为回到了最初的家乡,寻找初心吗?不见得。可他却也对自己内心进行了一番审视,小说其实更想表达的是,对这现实社会的一种深思,这和行文前期冗长的压抑的氛围,是一致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