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地坛》读后感_900字
(2019-09-15 21:51:45) 读后感 -
《我与地坛》读后感900字
开始是学姐推荐来看的,看了第一篇,发现自己对此种类型的文章确实不感兴趣,但还是慢慢看下来了,真正迷上作者的文字是在记忆与印象里,因此还是简要说说自己的感受。
关于我与地坛(单篇)
这是既苦涩又沉重的一篇文,既不是黑暗中的一抹光,也不是破晓之后的黎明,作者拿起笔,真的找到了自己的救赎吗?人唯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好好活着,但是,想要活着和好好活着,本身就是两码事。就像作者说的,怕活不等于不想活。人,确实是欲望。无欲则刚?可想要刚难道不是一种欲吗。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上天给予的休要埋怨,但是自己不努力,无人可帮。
母爱之伟大,就连成功了,也无人可分享,最想要感到自豪的那个人,世上最痛苦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还在身边的那些人,感谢自己如今还未体会到那痛苦。
关于其他篇章以及总的看法
文字来源于生活,最后的扶轮问路也是为自己解疑答惑了,作者虽是残疾却还是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扩展自己视野,充实自己灵魂,因此,读完全书,一种文字是有灵性的感觉油然而生,只有虽然生活给他疼痛,但他仍然看到生活的美好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
这是与生命的对话,在历经病痛之后,什么都不能打败作者了,当然包括死亡,生与死,活着与活的更好,这都是人对于存在的思考与追求,而作者的体会显然更具感染力,因此也更为深刻,因为没有真正近距离感受死亡的人是不能有如此发人深省的感悟的。
除此之外,整本书中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赞颂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母亲逝世的追悔莫及,催人泪下,让人不由联想起自己的亲人。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记忆与印象中描述了很多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回忆,如同身临其境,散文般的语言,内容却饶有趣味,而文革时期的无奈与人性也跃然纸上,那个年代的悲伤也令让我情不自禁的落泪。而关于童年的描写也让我这个95后深深的羡慕着,恨自己的童年是那么平淡无奇,并无多少回忆之处。
总之,优美的词句,真实的故事,对于人生的思考等等等等构成了这本书,具有可读性,而排比句与散文般的语言,同时让它具有很高的朗读性。对于命运的叩问,对于生活的不屈更是让它有了升华。
值得用心去感受。
#好书推荐# #读书打卡#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