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_1800字
(2019-08-31 07:46:32) 读后感 -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1800字
这本书是几年前看《忠奸人》时,留意到男主角在里面提到这本书,所以下载来看。这也是我获得书目的一个途径。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女孩视角为主线,对梅科姆镇这个地方发生过的几件事进行描述。刚开始翻开的时候,几乎看不下去,因为我不喜欢孩子,而最开始有挺多篇幅在描写孩子之间的游戏,包括对怪人的好奇、暑假时光等这些内容我都是不怎么感兴趣的。然而最终我看完了这本书,我非常感谢我的“打开必看完”的阅读习惯,最终让我受益匪浅。[鼓掌]
这本书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作者文笔细腻,铺垫自然。前面我提到作者最开始是以孩子视角来描述,里面重点描写了其对怪人的好奇进而做出一系列举动。这一开头妙在哪里呢?第一,作者很自然地描写了孩子的天性——好奇、天真、善良,以孩子视角作为全文主线相当于作为旁观者,能更好地为下文突显本书中的关键成年人提供一个更客观的立场。第二,作者是在为最后的结局大逆转埋下伏笔。不得不说,作者这局设得大,她牢牢抓住“首发定调”原则,让读者认为怪人就是一个怪胎(现实中可能也确实是),梅科姆镇的成年人已经对他见怪不怪了,虽然偶尔还会议论几句但对大家的生活没有实质影响。怪人这一人设,直接导致了最后尤厄尔事件的处理结果。
2.阿迪克斯的教育方式。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看到阿迪克斯与两个孩子的沟通方式,深深触动了我。包括我在看书的过程中经常看到有读者在下面评论说“父母都应该读读这本书”。阿斯克斯的教育方式为什么要单独抽出来讲呢放这些读者的评论有关系。在我看来,一个人对后代的教育方式,并不取决于他的职业、学历、财富,可能思维方式是主导。比如本书中的阿迪克斯,他是一名律师,擅长理性分析和换位思考,那么他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既能做到让孩子明辨是非,又能让孩子的天性得到保持,我个人认为这种能力不是说看看哪本书就能速成的,但可能看看很多书可以帮助形成这种思维。
3.汤姆案投射的陪审制度。外国人的陪审制度曾让我认为这真的是公正审判的典型。然而从这一案件中我想到一个词,叫“群体心理”,就是说人作为一个个体的时候,他或许能够独立思考事情。但当他进入到一个群体,成为群体的一份子后,在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他可能就不能像独自一人的时候那么淡定和理智,他的决策可能就会产生动摇。
继而我想到迈克尔·杰克逊娈童案。其实当时美国的种族歧视还是有的,娈童案件出来后,旷日持久的开庭对他的事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其中有一次记者采访迈克尔·杰克逊的时候,问他有没有对这个事件有没有什么想法时,他说“我希望陪审团中能有黑人”。这句话我印象深刻,直到现在还记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呢?一是陪审员都是白人,而白人潜意识里或多或少对黑人有一点歧视。二是我认为你们完全都是白人作陪审员有失公正。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解读哈
其实在当时我就隐隐感觉到“群体心理”这个东西的存在,但当时没有这个概念。陪审团制度最开始的出发点可能就是为了公正审判,但现在似乎加大了不公正。
4.汤姆案中的女主角。抱歉名字我忘了(。•ˇ‸ˇ•。)就称女主角吧本书中的汤姆案指的是女主角诬陷汤姆强奸的事情。事实上是19岁的女主角勾引黑人汤姆未遂后,遭到父亲尤厄尔的暴打,最后报案诬陷,事实上汤姆什么都没干。这本书的基调就是白人是瞧不起黑人的,所以白人女主角勾引了一个黑人,这让她遭到父亲的一顿暴打。然而我的看法是,一个19岁的女生,从来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朋友,整天呆在家里干活。然而有一天她会突破当时的社会风气去勾引一个黑人(虽然只是亲吻黑人汤姆的嘴唇),这从侧面可以看出她性意识的觉醒和潜意识中想要挑战黑人种族歧视的愿望。不过在这事件看来,她虽然是诬陷者,但无疑是个可怜的女子。
5.法律不外乎人情。前面说了作者以怪人为伏笔,到了最后给尤厄尔事件来个逆转,这一事件就恰到好处地让我理解什么叫做“法律不外乎人情”。本书到了最后似乎有点推理小说的意味,尤厄尔死了,所有细节指向是怪人为保护杰姆和斯库特而杀了尤厄尔。阿迪克斯在本书中代表了法律的化身,在所有细节指向怪人的时候,他内心在挣扎,偏向于将真相揭开。然而在法官的说服下——注意,是梅科姆镇唯一的法官,阿迪克斯衡量之后终于决定收起真相,为了维护梅科姆的和平。
虽然这是一本讲法理的书,但是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它更在于让人思考。
这本书叫《杀死一只知更鸟》,至于什么是“杀死”,什么是“知更鸟”,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