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说》读后感_1200字
(2019-09-12 22:33:47) 读后感 -
《白说》读后感1200字
2017.09.20
九月的第十本书
「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这是一本让我觉得相见恨晚的书。从人生观哲理到新闻态度,从价值取向到时代中国,白岩松把他的经历浓缩成了一本书,娓娓向我们道来,这些内容十六岁值得一读,六十岁同样也值得。虽然错过了十六岁,所幸此刻也不算太晚,还足够我咀嚼好几次。
白岩松说书让他知道这个世界比草原更宽广,书的第一个功用就是为我们打开一道门。这本书就是那扇门,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思考。
关于输赢。
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关于成长。
“我可不主张年轻人刚刚二十多岁就把人生参透了,那接下来的岁月怎么办?”
关于媒体。
“你不能将经过主观修饰的东西,利用媒体的“暴力”强加给受众。”
关于善恶。
“台湾慈济有一句话常被提起:我们的使命不是对抗恶,而是扩大善。但如果善扩得足够大,恶不就很难立足吗?”
观点没有优劣之分,自然不必评价。除了观点,这本书还有另外两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
其一是钦佩于白岩松的谦虚。
“有真知的人是不会假装博学、四处炫耀的,只有像白岩松这样的人,还敢给人开讲,好像懂得很多,其实知之甚少。所以坦白说,这是我第二次颤颤巍巍地讲《道德经》,不敢说真懂了。如果大家觉得有些地方还挺有趣,我满足了;觉得无趣,那是我讲得不好,不是《道德经》不好。”
在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有多难得自然不必多说,走到了他的位置又有了这么多阅历的人自视高人一等也是正常不过,然而他的书里却是充满了自谦,让我都不由得有些汗颜,也更勤于提醒自己满则招损,唯谦受益。
其二钦佩于白岩松的态度。
“如果没有物质基础,情感和精神也是脆弱的。为什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毫无疑问,吃饱了,穿暖了,对一个人的幸福来说太重要了。”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看的刚好是同为主持界前辈倪萍老师的作品,有一个地方我印象很深刻。有个女孩在清贫的恋人与富有的男人之间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更富有的那一位。她对倪萍说如果能有五十万,她一定选择爱情。对此,倪萍表示非常非常不解,甚至表示无法给出祝福。可是就像白岩松老师说的一样,物质才是基础,当你连吃都吃不饱的时候,又要怎么去温暖另外一个同样饥饿的爱人呢?
比起倪萍老师的道德至上,我更喜欢白岩松的现实,他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判谁,他既能大谈真善美,又能了理解背弃初衷的背后也有很多很多无奈。对这样的人,再多的赞美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一声白老师能表达我的所思所想。
感谢白老师。
愿你们都不会错过这本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