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体(全集)》读后感_1600字
(2019-08-25 20:51:18) 读后感 -
《三体(全集)》读后感1600字
向死而生
我的记忆中只有两本书,在读完之后久久不愿走出来。第一本是哈利波特,那时正直青春叛逆期,对现实的黑暗面有种强烈的否定情绪,罗琳给了我一个可以暂时栖息的小小世界。第二本就是三体。
我很喜欢躺着看星星,伸手插入凉凉的夜色,星空缓缓压下来,好像再伸长一点就能摘下一颗。那千万只闪烁的小眼睛构成的浩瀚银河,对我来说是最遥远和美好的存在。但读完小说后我再也无法以同样的心境仰望星空了,曾经毫无负担仰望的对象成了神秘恐惧的黑暗森林。
这不是场势均力敌的战争,面对强大的多的入侵者,地球人一开始就被判了死刑缓期执行,要获得生的希望,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但在奔赴最后的战场之前,猜疑,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随时可能萌发。一边是理智冷静杀伐果断的科学工作者,一边是敏感脆弱反复无常普通大众。两个群体所代表的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发生了激烈冲突,人性的弱点和撕裂体现的淋漓尽致。
人类不感激为面壁计划发疯投湖的泰勒,不感激威胁跟三体同归于尽雷迪亚兹,不感激保存人类光明火种的章北海,不感激面壁半生几欲失语的逻辑,更不感激从事唯一可行研究的维德。比起卸下道德伪装承认自己判断失败,他们更善于原谅别人的错误。他们原谅了暴露地球位置的叶文洁,原谅了两度将生存希望拱手让出的程心,甚至一度对艰难求生的三体人产生同情。那时距离后者制造人类几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屠杀刚刚过去半个世纪。
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曾被人类千百年来歌颂的美德消失了。仿佛奉献,感恩,从来只存在于大人物身上,而他们只是负责交口称赞的旁观者。当明白无法保证所有人逃离,他们选择一个也不走,这样总好过自己成为被抛弃的那个,最终他们如愿以偿。人类的选择清晰昭示出一种宏观的价值观:宁折玫瑰,不留余香。
在每一个时间断面上,你都能找到一大推错失的机遇。我惋惜,愤怒,不解,但最终在一个人身上找到了答案——那个被人类选中的圣母,那个一次次葬送了求生希望的罪魁祸首,也是唯一逃脱末日灾难的幸运儿——程心。
她善良,勇敢,有责任心,几乎集中了人类所有的美德,但是唯独缺乏现实主义的精神。她低估了未知对手的实力,并天真得以为一定有一种方法拯救所有人。但这是一道残酷的选择题,在食物有限的荒岛上,选择所有人死还是一部分人生?她没法选择后者,那与她纯白无暇的道德观冲突,在她看来与杀人无异。可惜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中,能拯救人类的不是圣母而是铁血,唯有置之死地才能后生。
人类亲自选出了一个最像自己的代言人,每每在人性和求生面前选择前者,然后等来了并不意外的结局。
纵观人类的进化史,从只知果腹的灵长类动物开始,我们有了羞耻心,有了道德感,有了理性思维。我们从两千多年前就掌握了理性和道德,人性的合理边界,但却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次次被打回原形。情感一旦失去理性的支撑,就会成为道德绑架的工具,把人类变成不会思考的动物,继而像已经灭绝过的许多动物一样走向灭亡。
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早在维德缴械投降之前,早在联合国放弃唯一正确的计划之前,早在逻辑交出反触发钥匙之前,早在推选程心为执剑人之前,早在雷迪亚兹接受审判之前,甚至早在叶文洁发出恒星功率电磁波之前。失败的原因早已根植人类的血液,从时间的上游一直延续至今。
我想起歌者在毁灭太阳系之前唱得那首歌:
“我看到了我的爱恋
我飞到她的身边
我捧出给她的礼物
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
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
摸起来像浅海的泥一样柔软
她把时间涂满全身
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
这是灵态的飞行
我们眼中的星星像幽灵
星星眼中的我们也像幽灵”
在时间面前,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在宇宙中间,任何存在都是渺小的。
在高度发达的文明面前,我们不过如草芥敝履;
毁灭不过一首歌的时间。
生命生始死止;
爱情转瞬即逝;
唯有生存是永恒的话题。
而生存这两个字本身就透着寒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