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城》读后感_1300字
(2019-09-29 05:31:13) 读后感 -
《围城》读后感1300字
首先声明一下,《围城》这本书,我只读了一遍,没有很多深刻的见解,远达不到解读的程度,在此寥寥几句,简谈心中所得。
没读围城之前,围城就已经鼎鼎大名如雷贯耳,听说作者文笔犀利,情节引人入胜,是一部“非常好看”的讽刺小说。于是抱着尝鲜的心态,要品一品这本世人评价超高的著作。初读围城,感觉情节平淡,不如想象的激烈。要说印象深刻的一点,便是作者惊为天人的大量比喻描写。只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既然口碑甚好,那后面一定有更精彩的情节。我是一直抱着这样的心态读下去的。果然,开头多为铺垫因此略显平淡,往后情节越来越曲折和紧凑。比起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情节的曲折性还是少了很多,没有反转,没有心惊肉跳。但这并不影响它可以吸引人继续读下去,因为作者的描写和比喻,实在是太出彩啦。用有形的比喻无形的,用天上的比喻地上的,用无生命的比喻有生命的,而且比喻的非常细致到位,让人身临其境。看完只想说,钱老是在卖弄文采吧?!不服不行。其次就是通过这本书,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博闻强识,一个人怎么可以博学至此。
作者的博学,体现在字里行间:信手拈来的英语还勉强可以看懂,可是法语、哲学、数学、化学等各个学科的术语、历史“不知名”的各行人物、时不时一封文言文书信、N多白话、文言诗,让人应接不暇,更有甚者,文中有许多汉语生词,譬如“桥堍”、“狼犺”,让我不禁怀疑起我母语的词汇量,仿佛小学生没毕业一样,竟然新学了不少汉字。这庞大的知识储备,令我叹为观止。
围城作为一本小说,情节实在算不上“曲折”,讲述方鸿渐这个海外留学的学渣回国后的工作生活和感情发展。描述的都是贴近生活,及平常的小事,没有惊涛骇浪和大起大落,但出彩的地方就在于,这些生活琐事,小人物的小生活,被作者描写的淋漓尽致,可以让每一个读者都仿佛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喜怒哀乐,读自己的小人生。书中大多数的文字都是比喻,剩下的才分给情节,人物的每个表情,每个动作,每个心理活动,甚至—厕所的气味,打鼾的声音,酒的味道,只要能描写的,作者无一不要细细描写一番。于是乎,这是唯一一本我心平气和慢慢品味读下来的书,因为如果一味追求情节一目十行的话,很容易错过埋在一大堆比喻里的几句情节,然后还得倒回来找。静下心看那成堆的比喻,却发现比喻得那么贴近,那么犀利,还包含着讽刺或者赞扬的情感,不简单。
围城两个字,在文章里并未出现过几次,读完却发现,通篇都是围城。方鸿渐就是每一个人。方鸿渐的经历,就是个大大的围城。他留洋回来工作,一份工作换一份工作,三角恋,失恋,结婚,婚后生活,一连串的经历和心路,无不像每个人。得不到的时候期盼渴望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了发现并不美好,失望后悔怀疑当初自己瞎了眼,再逃离,浑然不知是在走入下一个围城。文中有个讨喜的角色:赵辛楣,知世故而不世故,三观正,大气豁达,和方鸿渐从情敌变成至交,又和方鸿渐形成对比,不免让人非常喜欢。
只读了一遍,读的不深,浅谈几句,也不知发表感慨的对不对。等再读围城,或许又会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吧。先写到这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