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_700字

(2019-09-10 07:33:45) 读后感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700字

贾平凹离了陕西,张爱玲离了上海,究竟会怎样?


那就像缺了根的树,哪怕曾经再繁华和葱郁,终究会成为一堆枯黄,张爱玲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在《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一书中,贾平凹对一个作家的根源性做了一次很深的阐述。诸如贾平凹、路遥一辈的陕西人,唯有农村事事给他们带来最深的影响,动起比来写的也会最深刻。


很早前看过贾平凹的《带灯》,一个关于农村女干部的小说。起初不太理解,这本书的内容,觉得枯燥乏味,但看完这本书再回想带灯,便在思想上开始通透。


每一个扎根在农村的现代人,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一方面他们向往着形而上学的精神需求,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中一切腐败、肮脏的东西,逼迫自己融入这样的世界。


贾平凹说,好比现代科幻、琼瑶式的爱情小说他是写不来的,也不会为了金钱去附和写这些东西。究其原因,就是根源性的问题。


生活的土壤给你什么东西,你就结什么样的果。如果非要强迫写自己不擅长的东西,结果只能是四不像,自己不满意,别人也厌恶。


就好比张爱玲,你叫她写《金锁记》,她能给你写到众生拍手叫好,若叫她写《平凡的世界》,她绝对达不到及格线。


因为张爱玲本身就出身在官宦世家,虽童年的有过不愉快的遭遇,但她所享受优渥的教育和生活条件,绝非是一般人家所能比拟的。因此,当她写起纸醉金迷、崇尚浪漫的小说时,就非常得心应手。


我也曾想,有一天若能写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也不枉我喜欢文字这么多年。但,我的文学根在哪?什么的内容,可以让我阐述的深刻,这依旧是一个问题!所以,一切不可过于急躁,毕竟一切好的作品都是内心流露出来的,而不是吹生出来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