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彷徨之刃》读后感_900字
(2019-08-29 02:12:57) 读后感 -
《彷徨之刃》读后感900字
最近异常忙碌,有时甚至连午饭的时间也不见得会有,在这种情况下,书友推荐了《徬徨之刃》,本来是计划忙完这阵子再开始细读的,不曾想那天不小心翻了几页,便收不住手了。于是每天晚上都只能缩短睡眠时间来读这本书,有种吸毒的感觉,痛苦万分又不能自拔,痛苦的来源一方面是出于熬夜对皮肤造成不可逆伤害的考虑,更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本书的内容。
《彷徨之刃》说的是在没有母亲的单亲家庭里,父亲长峰辛辛苦苦养育长大并与其相依为命的女儿绘摩,在一个烟火晚会之后被几个未成年人凌虐致死。绝望的长峰知道不能寄希望于警察和法律,因为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庇护”,所以即使罪犯恶行再严重情节再恶劣,也不会受到法律过于严重的苛责,所以决定拿起长枪自己为女儿报仇,本书便围绕着报仇这一事件展开,直到最后长峰死于警察的手,方才画上句点。
这本小说被称为东野圭吾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争议点在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合理的么?本书甚至出现了“既然犯罪事实已经存在,就让它们成为犯罪的未成年人走向成熟的垫脚石吧”这种荒缪至极的专家律师观点。所以,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到底是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还是应一视同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呢?
一直到写书评的现在,我才意识到佳和子这个令很多人反感的角色存在的意义,其实跟很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背后又义正言辞粗口成章的键盘侠比起来,佳和子的形象好得太多了,她希望犯罪的未成年人快儿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道歉,以此换来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希望被害者的父亲长峰能放下手中的枪和心中的恨,毫无疑问,这是解决这个犯罪事件两全其美的方法。但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完美,所以最后她成了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的“帮凶”,组织了长峰的复仇,也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
其实虽然结局东野圭吾写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理不直气也壮的得到了胜利,但我觉得他更像是在反讽,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越是弱势越容易引起大众的同情心,所以他把长峰的结局写得越惨,就越容易引发读者的共情,才越能体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弊端,引人深思。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