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尘埃落定》读后感_1100字
(2019-08-18 01:23:46) 读后感 -
《尘埃落定》读后感1100字
在印象中,好像有部《尘埃落定》的电视剧,但没看过。后来搜了搜还真有,有很多书友说这部电视剧非常尊重原著,值得一看。
书读完了,眼睛难受的就像火烧火燎一样,不容易。
不容易的事多了去了,芸芸众生相中的每个人要在某个位置存活都不容易,就如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更如现实中的我们每个人。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当历史的大涛大浪滚滚向前,当一切尘埃落定,尘归尘,土归土。一切仿佛从没存在,一切又都仿佛从没发生。就像《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芒芒大地真干净”。
藏族作家阿来用第一人称,通过一个所谓的“傻子”的视角,用一种回忆录的方式,诉说了一个藏族土司家族的故事。感觉和《阿甘正传》这部书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表达的观点差不多:虚怀若谷不是傻,那是大智若愚;机关算尽更算不得聪明,那叫大愚若智。相比之下,只是《尘埃落定》的背景更具异域风情,人物更恢宏。
在故事中,土司们之间、门巴喇嘛和活佛之间、土司太太和三太太央宗之间、奶妈和侍女卓玛之间、“傻子”个大哥之间的明争暗斗、甚至是手足相残,本应该是赤裸裸的血腥和残酷,可在“傻子”的眼里却如行云流水般那样简单、直白。土司王朝的日渐没落,生活的爱恨纠葛,亲情的悲欢离合,本应凝重苦涩,可“傻子”却能超然物外,静静地等待,静静地接受。如未卜先知的哲人般存在。
这个“傻子”即是主人公,也是讲述者,更是一个拥有上帝视角的旁观者,这个“傻子上帝”看清了土司制度最终分崩离析、烟消云散的命运,也看透了那个制度下的人们也包括他自己的最终结局。因为“一个属于未来的那个没有土司时代的地方,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
其实,岂止是土司制度,任何一个阶级、一种社会、一段历史进程,都会有阶级差异,与其说是悲哀,不知说是自然。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也没有过真正的公平,所谓的公平也不过就是牛鼻子前面垂着的那束鲜嫩的草,牛永远也吃不到那束草,公平永远也不会到来,直至这所有的一切都消弥于历史的烟尘,化为尘埃。我们每个人在浩渺如烟的历史长河中甚至连一粒尘埃都不算。因为日中则移、月盈则亏,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所以,“傻子”并不傻,他是那个时期、那个制度下唯一的清醒者,就像鲁迅笔下的狂人一般。
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完《百年孤独》走下幽闭的小楼,妻子用一种不带问号的口吻问他:布恩迪亚上校死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哭了。
阿来说,这是一种至大至美的境界。
当阿来写完《尘埃落定》离开电脑,如果他妻子用一种同样不带问号的口吻问他:“傻子”死了?
我觉得,阿来也会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