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_1200字

(2019-09-04 23:34:55) 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1200字

2018年4/63再读《亲爱的安德烈》

最近忙于毕业论文,已经很久没有去书店寻摸新书了,看书也是手边有什么就抓来看,以致于遭遇到同时读几本却一本也没读完的尴尬,旧书却是一不用甄选二读的较快,三是我想对以前的笔记做一次回顾,所以以后几次的推送都是“再读……”系列了。

我第一次读《亲爱的安德烈》是2010年,高二。

超级中学是不太提倡学生读闲书的,图书馆一次只能借阅一本,乃至我看到每次抱着一摞课外教材的奥赛生(他们可以单次借阅20本)都一肚子怨念。但高二又是个不上不下的时候,而且这一年我成绩最差最不开心,和同桌一人借了一本《亲爱的安德烈》,揣在怀里一路从图书馆溜回教室,实则是我揽月楼学习岁月中,为数不多的快乐记忆。

16岁的我还不能很懂书里讲的人生、友谊、文化归属感等这些宏大的东西,只能带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去看看欧洲少年的生活,用这些文字描绘出的鲜活画面作为我日复一日高中生活的调剂品。再就是读母子之间的感情,离家求学,两地相隔,才知父母的时刻牵挂,从这书中学到的,是慢慢像一个成年人一样,独立勇敢地向父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状态不好要如何主动地去改变它,学校常讲“行动带动状态”,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懂得这六个字的意义,以行动刺激思想,以练习提升技巧,最终能达到心态和行动的统一。

这本书后来默默躺在我记忆里很多年,上了大学才发现,原来龙应台的三部曲很火啊。所以我第二次读《亲爱的安德烈》是2017年,研一。

这里发一段当时的读书笔记,“我之于我,应是独立于世的完整人格”——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构建沟通渠道时互相回应;二是独立人格的重要性。

第一个和作者向安德烈写信的初衷有关,因为她发现儿子长大之后变的疏离。本书也从头到尾呈现了母子二人从疏离到亲密的过程。再亲密的关系,即使有血缘相连,如果不用心去维护也是不行的。而这一维护过程,要两个人互相回应共同完成。

第二个是从信件交流中获得的最直观的印象,安德烈与母亲谈的话题都很成熟,独立,人格,政治,家庭等等,这样的关系没有病态的依赖,是两个彼此独立又互相尊重的人进行的深度交流。不论对方是谁,我就是我,是独立于世的完整人格。”

随着年龄增长,我性格中清冷的一面逐渐显露,所以这时候强调的是人格的平等和尊重,既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又能通过不断改变自己,和别人建立良性的沟通。

第三次读就是2018年,研二毕业在即。

与即将进入职场有关,这一遍再读,竟然觉得写信这个机制蛮好的,作为沟通方式的优点自不必说,主要是它展现了独处时我们最本质的心境,所以写信不仅是写给他人,更是反思自己,最后落在纸面上的,分明就是一个文字版的自己啊!我居然开始赞叹“这是一个多么有效的管理机制”。其实这也反映了我内心的焦虑,谁不希望能在一个高效的制度下开心的工作呢?

最后回顾一下这个重读的过程,我自己竟也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原来我是这么长大的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也可以有好多个我啊,哈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