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一叹》读后感_800字
(2019-09-03 18:13:46) 读后感 -
《千年一叹》读后感800字
很早就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每一篇都有很多陌生的名词和我理解不了的措辞,对我来说,像是一块难嚼的肉,不甘心囫囵的过去,所以来回看,断断续续的看,今天得以看完。
如先生所说,很多文人大都在艰险的路途前逃之夭夭,尔后对着行路者的后背指指点点,造作之极。然而先生一行人就像心中有信仰支撑的僧人一样,大无畏的跨过山河沙漠,克服重重困难。也许,对古老文明的深刻渴望与教徒信仰是互通的。
印象最深的是大流士的铭文,这位如此强大的霸主,祈求阿胡拉和诸神保佑,使国家、这片土地不受仇恨、敌人、谎言和干旱之害。仇恨是人类自相残杀的根源。昨晚听新闻报道,阿富汗人道主义危机加剧,战乱频繁。去年近3500名平民在暴力冲突中死亡。去年11月,因冲突而无家可归的阿富汗难民达50万,其中儿童占56%。当时正在看此书,先生正说着行进路上一双双乞讨的小手以及巴基斯坦无数失学儿童的赤脚密如森林。心里五味杂陈。
从先生由困境中凝练的文字里一一领略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河一恒河文明……这些人类辉煌的古文明,最后却让先生“成了一个不知说什么才好的泥人”。无论是何种文明的中断或者延续,都有着对后人的警告。而我们确实应赞叹它伟大的一面,也包容它狭隘的一面。这千年一叹里,大概就是赞扬与原谅同在。
中国对于佛教是重要的存在,信徒由于约束而自由。在随先生笔下看过的国家文明造就的当代社会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还是先生描写的那双渴望的大眼睛。无论何时,孩子与教育还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于中国的古老文明,于我而言,大概就是继承和延续。不仅自身要信奉慈悲之心,对儿女也要言传身教“人之初,性本善”。震撼的历史呈现出来的都是简单的存在,人亦如此。
最后想起甘地的遗言:“嗨,罗摩!”死亡是需要坦然面对的事,而这种坦然应该是基于平日的一如勇往之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