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高兴》读后感_800字

(2019-08-20 21:47:09) 读后感

《高兴》读后感800字

微博上关注的一位博主有一次说道,”我有个非常奇怪的泪点:
《岁寒三友》里写人们到城门外看焰火,携家带口,呼朋唤友,嘻嘻哈哈,十分快乐,‘这些辛苦到近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一笑的呀!’
类似的还有《呼兰河传》里写人们看戏:从牛马一样的生活里,偶尔迸发出一点点做人的快乐。念及此处,每每大恸。 ”
1911年,萧红生于东北,她在那本回忆童年时光的传记中记录了呼兰城里的人们,日复一日讨生活的辛劳。而在2007年的西安,拾一天破烂,运气好可以挣到十五元;在城郊卸水泥,黑头土脸卸一车是二十元,即使四个大小伙子轮着搬,一晚也最多卸五车,再看看那仿古再建的芙蓉园,一张门票要五十元。嚯!怨不得五富要破口大骂了。
从呼兰小城到西安这座大城,时至今日将近一百年过去了,彼时的一群人好像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辛苦着。百年间的巨变,社会的日新月异没有拉着他们前进,反而显得这格格不入的一小撮人愈加更可怜了。
在萧红笔下,呼兰城里的人们好像并没有留给她多少故乡的温情。不似大奸大恶之人带来的强烈心理冲击,小城里愚昧的人们连坏都是无知可笑的坏。于是有了那看似同情怜悯的文字背后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漠和嘲讽。然而同样处在社会底层的刘高兴和他的同伴,却在贾平凹笔下挣扎着活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刘高兴带着惶恐和期盼来到这座大城,然而大城待他并不好,轻视他,欺负他。若换做心胸狭窄又容易生红眼病的人,久而久之便免不了生出愤世嫉俗的情绪。但刘高兴活得清醒,他不要求城市接纳他,而是带着他的尊严和人格主动融入进城市。他本分地拾破烂,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然后拖着他的架子车游走在街巷里,闲时再拿出萧吹吹自学的小曲。他不偷不抢,说话做事甚至比一些世代扎根于此的城市人更体面。这样强大的内心使我感到敬佩,并且使我不由地想到P大的那首用在这里也恰如其分的小诗:
“我心里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
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
草扎的精神,从此万寿无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