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_1300字
(2019-08-16 10:36:19) 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1300字
关于张居正的这段,作者以幽默滑稽而不失历史事实基础上获得这一段对张居正的历史还原和注释,对照着之前读过的熊召政老师的一套《张居正》的传记型小说,功过是非,虽已作古,然其背后,值得挖掘,反思,和自省的地方亦可圈可点。
1、万历新政。从政绩来说,十年时间,换做现代,仍然是一个新的政府领导班子施展拳脚的历程,在我们可以感同身受的今天,三代的政府班子,每一代从历史功勋上说,都有其出彩的地方,相对于几百年前,各种条件都受到极大限制的万历年代,交通,经济,政治,文化,民主等各类环境条件落后的时代,张居正。可以说,凭借着早年立下的信念和决心,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虽然作者想尽力掩饰在没有触及多数人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但一旦走上改革,势必掀起了一股利益群体的冲突的强大力量,最终变成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惯性,但是,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扶将倾大厦之于危难之间而抛弃一己之身之安危,造就盖世之煌煌功业,民生得以改善,边陲得以强化而外敌不敢侵犯,政府得以高效运转而实现其为民生服务的初衷,经济强盛而得以扭转永乐之后颓废之疲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功业价值,足可以传扬千古……
2、从人性的复杂性来说,张居正足可位列大师级别的队伍,后人总喜欢用阴谋论去评说历史人物功绩之后的复杂用心,其实大可不必,要知道,对于当时来说,能进入中央,入朝为官,在天子脚下谋生混饭吃,本身就是一件奇迹,经历那么多层级的科考层层叠叠的选拔,那些人的智慧,不见得比今天的政治家差,而在那样险象环生,朝不保夕,时刻提防着被政治对手来一刀,加上上面还有一个随时可以要了你的命的皇帝老板,我想,换做谁,首先都要会伪装自己。所以,当你看到的那些所谓工具心计,城府深不可测等等词汇时候,请不要马上下论断,用你的标签盖在他们头上,那定然是不负责任也不是一个标准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张居正历经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等一大批政治高手,在目睹了一幕幕血腥残酷的政治迫害,在这样的政治漩涡中成长起来,本身就是一件奇迹,加之日早年立下的一朝当政,为天下名的未改初心,所以不断在隐忍,退却,甚至作为政敌的帮凶,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最终问鼎首辅,单从这样一个黑暗的泥淖陷阱四处布满沼泽和杀机的环境,想必任何一个活下来的朝官,都成了一个个半人半身的人物了,所以,当张居正最后,极尽各种手段一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无情的攻击各种政治对手和反抗力量,无非始终是功业的初衷和信念支撑,一方面是,活下去,因为,身边,处处是杀机和对手。
3、后路,即便是政治强人张居正,依然未能避免死后被万历皇帝清算的结局,当然,个人臆想,张居正也许早有嗅觉,只是觉得为时已晚,或者说,他于功业之心而迷失了自我,本末倒置,最后忘了自己所谓臣子的角色,也叫,当位与节制的为官哲学。从这个意义来看,张先生的代价实在太大,所以,对后人来说,不论是大到为官,一个公司的老板,还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每一个有可能造成身后局势失控的因素尽可能考虑到,万不可一朝黄袍加身而失意忘形,也许,下一刻,暴风雨就要来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