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姥姥语录》读后感_1700字
(2019-10-01 12:29:45) 读后感 -
《姥姥语录》读后感1700字
姥姥
妈妈的妈妈,有的地方叫外婆,有的地方叫姥姥。我的姥姥有多么的好我形容不出来。
姥姥,是我童年叫的最多的称谓。和好多同年小伙伴不一样,我的童年是和姥姥姥爷一起的。在河边的老屋。
姥姥去世已有小半年,最近经常做梦见到,梦见她在潮湿而又昏暗的老屋西边搭建的黝黑的灶台前烧火做饭,梦见自己吃着姥姥给我做好的热饭香菜,梦见小时候,我家老屋堂前,每年脊檩子上都有燕子来垒窝,每年都可以见到它们从筑巢到小燕子羽翼丰满、展翅离去的全过程。
老屋,听起来好像挺庄严挺神圣,其实只是坐落于老家湖畔的四棚三间五米高破旧的砖木结构的瓦房。青砖构筑的墙,灰瓦盖的房顶,杉木与杂木混合支撑的梁柱子。因为没有窗户的缘故,老屋显得有点昏暗。虽然这样,它在我的心里也是珍贵无比的。因为它不仅我姥姥和姥爷生活的归宿,还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它的里面既留有姥姥姥爷辛苦劳累的脚印,也留有我顽皮耍闹的身影。我仿佛还看见了小时候学习用的方桌,桌上边还有姥爷集市上买来的果子;我也看见了方桌边上那几个一坐上去就吱呀作响的板凳,它们的吱呀声不知扰乱了姥姥多少香甜的梦;而方桌上的那盏看不清颜色的煤油灯更是让我记忆深刻,它是那时暗夜里的唯一明灯。
老屋就像一个容纳万象而又宽厚睿智的老人,容纳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也包罗着我们的悲苦情愁;它还是一个能见证历史的智者,见证着我们一步步地从艰辛中走过来,也亲眼看着我们从闭塞的乡村走进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今身躯生活在繁华热闹的城市里,可心却留在了老屋,点缀我梦境的也是那座潮湿而又昏暗的老屋,以及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有的童年。
老屋虽破,却是我童年生活的幸福摇篮。那时上学,我总是在村子的上空飘荡起阵阵炊烟时跑回来,看着那些缠绕在一起的淡淡的炊烟,总想分辨出哪一缕是从我家烟筒里冒出来的。炊烟的颜色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家烟筒冒出的炊烟里有姥姥的味道。姥姥做的饭并没有很美味,可是如今却只能怀念。所有的姥姥都在爱,可我姥姥的爱里又比别人多了几份辛苦和艰辛。那时候贫困,姥姥为了让我少一些吃不饱的日子,每年秋收过后都要去捡拾别人落在地里的粮食。每天都是很早就出去,一直到很晚才回来;每天都要走很多的路,却只捡回来很少的粮食;姥姥的路越走越远,可捡回来的粮食却越来越少。姥姥是一个乐观知足的人,她不会因为自己付出的多收获的少而气馁,也不会因为自己空走了许多的路而懊恼。我到至今都想象不出,家乡的那片红土地还有哪里没有被姥姥的脚步涉足过,我也想象不出,简单质朴的姥姥走在静寂的田野里时,神情该是多么的恬淡安然,我更想不出,自己爱吃的白米饭,她要走多远!这就是姥姥,为我的童年撑起一片天的普通女人!
至于老屋脊檩子上的小燕子,那是我童年时代再熟悉不过的了。燕语呢喃,叽叽喳喳,我们通常都叫它“小燕子”。每年春天花儿还未落尽,它就早早地飞到枫株湖畔这里来了。在我的记忆里,小燕子们飞来时,通常是在老家门前的河边飞来飞去。“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累了,它们就在旁边的小树上小憩,并排地站着,长长的两绺,还真的分不出“啄春泥”的是“谁家新燕”。在那大好春光里,“泥融飞燕子”,家家户户的小燕子们都在忙碌,都在欢快地经营着各自的安乐窝。
每年的春末夏初,乖巧的小燕子如约而来,堂屋的脊檩上它们的老巢仍在,依然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显眼。但我不知道,它们筑好了窝儿为什么还要离开,而且一走又是那么长的时间! 岁月匆匆,往事如昨,一切都成了过去。人世沧桑,物不是,人更非。无可奈何花落去,永别了,老屋!久违了,小燕子!随着老屋的几经变迁,当年萌幼无知的孩提已长大成人。记得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里曾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日子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姥姥,姥姥,小时候呼唤最多的您,如今可好。每每想起您,总有隐隐的痛。痛的是,我已经叫不应你了;痛的是,您百般付出,而我未尽孝道。在我匆忙的脚步中,丢了您了!付出不求回报的老人带着遗憾悄悄地离开了。
随着不断地发展,老屋已不在,姥姥也离去,燕子如今身居何地,无人知晓。。。。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