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1600字
(2019-09-27 17:26:40) 读后感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6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这是2017年看的第一本书,虽然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这部作品至今仍然具有深远意义。故事的真实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美国经济空前的景气,在自由经济的促使下各个行业各业开始崛起,各种证券公司开始兴起,也使很多人在一夜间成为了暴发户,空气中弥散的是金钱的气息,社会阶级分层严重。
全文围绕主人公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展开。对待爱情,盖茨比真诚而又浪漫,充满着幻想。为了心目中的白雪公主,他努力营造着黄金的宫殿和热闹的聚会,然而对这一切享乐喧闹,他又毫无兴趣。盖茨比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致富的,然而他致富的目的却如此浪漫单纯,甚至举办盛大的聚会,也仅仅是为了同样单纯的目的:吸引心目中的白雪公主黛西。而且正因为混杂在自私自利、污浊不堪的人群中,盖茨比的纯情、浪漫愈显得无比高贵、脱俗。黛茜的本质却不真诚,甚至欺骗,对地位和金钱的执著,她那迷人的外表、声音等等都是应付世人的招数而已,其意图全不在此。尼克在作品中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故事的观察评论者和叙述者,他的观点影响着读者,实际上代表了作者本人的观点,父亲对他的忠告,做人要诚实,因此他终于自己的内心,并不随波逐流,也使他成为盖茨比生命中唯一的挚友,但是他对当时的社会氛围中的某些事情却又显得那么无力。
单纯的看完这部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年代久远的小说并不会让我们立刻从当时营造的社会氛围下学到些什么,我是看了小说与莱昂纳多主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版一起看,故事情节要更加生动,当时社会的丑态一一被揭露。盖茨比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种梦想,有的只是对物质的追求以及对成为“大人物”的渴望,却缺乏对为什么要拥有财富和拥有了财富后究竟应该怎样生存这样一些具有人类终极意义的问题的思考,这样的梦想终究是海市蜃楼,也必定是短视和没有延续力的梦想。
以盖茨比为代表的底层人物的表现消费,表面上融入了上层社会,但事实上他们难以真正成为上流人物。盖茨比等人的表现消费是以模仿为基础的,这是由他们天生的自卑感造成的。盖茨比编造自己的过去就体现了这种自卑感,这使得他们只能在上流社会中寻找自己心理上的归属。而这种自卑感令他们永远难以摆脱从祖辈继承下来的肤色、方言、口音、习惯、风俗、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给他们带来种种的不适,使得他们难以融入上流社会。盖茨比可以模仿,但却难以弥补与上流社会的差距。
盖茨比的死亡,是他一生的终结、梦想的破灭,“他……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华而不实的美”。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美国青年人盲目追求梦想的破灭。当时的美国社会,金钱至上,阶级森严,下层人,既使是暴发户,想挤入上流社会也不能被接受。虽然盖茨比乔装打扮,仿照上层人生活,外表、举止俨然上流人物模样,但他根深蒂固的下层人出身,蒙骗不了上流人“雪亮的眼睛”。而他不顾残酷的现实,一味地沉溺在梦想之中,是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的。
黛茜对财富的热爱胜过对爱情的追求,为保护自己,她可以改弦易辙,决不陷入感情的困扰和义务当中,自私与无情是黛茜的本性。作者对黛茜性格的准确刻画,进一步揭示了主题。很多青年对黛茜的外表无限倾心,也就是对“美国梦”的无限追求和向往。黛茜的美使“美国梦”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黛茜的华而不实、自私冷酷、浅薄无聊,预示着“美国梦”的废芜和不现实性,以及“美国梦”的无价值以及追求者的盲目性。冷酷无情、追求奢侈与财富是黛茜的悲哀,无疑也就是所有上层人的悲哀。
对待梦想,我们还是要现实一些,这个梦想是什么,是否值得我们为之倾其所有,梦想是否有实现的希望,实现了之后我们应该怎么规划,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2017找到属于自己的绿光!友情分享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百度云盘链接:http://pan.baidu.com/s/1bpMNcD5 密码:yap3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