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_700字

(2019-08-12 02:55:41) 读后感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700字

这是余华的一本杂文集。大学时在学校图书馆借过一本《活着》,读完后又借了《许三观卖血记》。所以,对余华这个名字印象深刻。

余华同鲁迅一样,早年也是弃医从文。但是他主要擅长写长篇小说,而且作品量并不多,但发表出来的几乎都是经典。他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很喜欢这类作家,鲁迅、老舍、余华、苏童、莫言……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对当时那个年代的艺术加工,或小说,或散文,或杂谈,有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他们的文字简单质朴,却发人深省,赤裸裸地揭示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也许是当局者迷的缘故,我想列几个与之风格类似的年轻作家,却一无所知。搜了下最新的“福布斯作家富豪榜”,郭敬明、韩寒、孟非、张嘉佳、柴静、南派三叔……很多主持人随便出一本书,职业那一栏就多了个“作家”的头衔,实在是太廉价!随便想想,就有杨澜、何炅、汪涵、白岩松、孟非、李响、大鹏、大冰(排名不分先后)等等,更甚者,如谢娜。

当然,比主持人写书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些所谓的畅销书“作家”、自媒体“作家”。只要稍微有点名气,把写过的文字略加整理;或者,先列个大纲,再东拼西凑地“摆事实、讲道理”;或者,为了写书而写书,同一领域的东西拆分出一二三四;出版社便可以兴高采烈地出版了,以达到多方多赢的目的。倘若只是出书倒也罢了,毕竟存在即合理;关键是,这些写书的人,明知自己的书并没有多少含金量,依然信心满满地自称为“作家”。

我一直认为,文学应该是纯粹的,不应该掺杂太多的功利性。只有能够写出具有文学性文字的人,才可以称之为“作家”,否则只能是“作者”或“写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