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读后感_1200字
(2019-09-10 18:30:10) 读后感 -
《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读后感1200字
《目送》读后感
合上《目送》的最后一篇《魂归》,我不舍地将眼睛慢慢移开而投向远方,此刻心灵归于沉寂。很久以来总有一种莫名的烦恼,无所适从的不安令我彻夜难眠,我一直在寻找原因,是因工作在岗转向赋闲在家所带来的黯然失落,还是更年期所带来的心理症状?今天,我想找到答案了,在当下社会,欲念太多,会让你心神不定,向外求取很难,向内生长相对容易。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内心或学习,保持自己内心某种自由的东西。是作者那发自肺腑的体验给我带来了对人生的正视与重新选择。
73篇散文,叙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衰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御,无论是悲伤还是欣喜,是失败还是成功;是直白还是含蓄,是热情还是冷峻,都是作者切肤的体验,她忠于自己的天性和直觉,也忠于自己的生命体验。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经历了太多的繁忙与纷扰,有时候真的需要独自一个静心走在风景中,眺望远方,让思绪飘起来。“……,而愚钝如我会开始求索生死大问是因为父亲的死亡,像海上突来闪电把夜空辟成两半,天空为之一破,让你看见了这一生从未见过的最深邃的裂缝、最神秘的破碎、最难解的灭绝。”谁说父亲的逝去不是人世间痛彻心扉的悲伤与决绝?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谁又会否认作家不是以冷峻的文字,向我们传达一种对因母亲日渐衰老而陪伴的日子越来越少了的慨叹。
作家文字的婉转,目光的沉稳,感情的深邃在《最后的下午茶》中对余纪忠先生的回忆有突出的表现,“如果这个世界这个世纪的种种残忍和粗暴不曾吓着你,此去的路上也只有清风明月细流拍岸了。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没有大声的礼赞,没有唯美的诉说,有的只是不肆张扬的直抒胸臆,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余先生的无比尊敬和深沉怀念。
是啊,拨开层层岁月切口,我们最熟悉的是亲人,亲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接触外部世界的第一层关系,是我们最想依赖和保护的一层关系,但有时又是最脆弱的一层关系。所以作家写得情真意切,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回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对父母和家公家婆的逝去,始终怀有一种无法平复的伤痛。如果说家是港湾,那么社会便是锻造我们的熔炉,个人成长的印记有亲人的关怀,更有他人的冷落;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悲伤。读完《目送》,现在想来,这些经历不管当初是如何的刻骨铭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渐行渐远,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让诸多的私心杂念左右我们的生活,人应当抱有真诚的勇气,对生活的忠恳态度,以此来抵御黑暗无情、庞大阴郁的原始自然力量。
就像作家说的那样尽管有“相信”与“不相信”,但此刻仍旧在寻找“相信”,尽管有“伤逝”与“舍”,但我们还是得留有“目送”——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