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_1100字

(2019-08-15 00:38:49) 读后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1100字

第一次接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所以就囫囵吞枣地把《乌合之众》看完了。书中的许多观点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尤其对于一个工科生来说)。作者从群体的心理入手,对群体的特征、信念及其分类进行了详细描述。

纵观全书,作者对“群体”这一社会基本形态抱有很大的偏见。作者的这种偏见主要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其所处的时间节点正是思想混乱、分歧纷呈的世纪之交,作者对自己国家的文明几乎已经感到绝望。“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唯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正是意识到“群体”观念的变化以及民主和社会主义不断的扩大普及范围,勒庞认为“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而正是这一点让站在保守主义立场的勒庞深感恐惧。

全书虽然对“群体”存有很深的偏见,但书中所展现勒庞的思想是超越时空限制的,哪怕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其有许多可取之处。“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群体并不进行推理,它对观念或是全盘接受,或是完全拒绝;对它产生影响的暗示,会彻底征服它的理解力,并且使它倾向于立刻采取行动。”“只有对群体心理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理解法律和制度对他们的作用是多么微不足道,才能理解除了别人强加于他们的意见,他们是多么没有能力坚持己见。”这些观点依旧可以解释现代群体的特点。

读完之后,有以下两点感触,一、书中所说群体的信仰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其能够保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而不变。那我们中华民族的信仰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求生存吗?说到生存,四大文明古国中,哪一个文明不是璀璨耀眼的,但古巴比伦、古埃及以及古印度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相继消失,而唯独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断绝。这其中应该有比生存还重要的东西。联想到前一段时间所读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一书,认为中华民族最大的信仰是容忍,应该说包容更确切一些吧。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让一切外来文化都不堪一击,而这包容性却能够将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在吸收其特长之后继续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不变。不得不赞叹中华文化及中华民族的伟大。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信念以及信仰不仅仅建立在伟大的领袖的影响力上,更多是源自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强大自信。

二、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正如勒庞所说现在社会是一个“群体时代”。在群体的时代,我们无法脱离群体而独自生存,而“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智力立刻会大大下降。”因此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群体中保持清醒,不轻易相信群体的暗示,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清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