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_3500字
(2019-08-15 20:07:13) 读后感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3500字
我的一个“忘年交”,66年生人,阅读了《刻意练习》一书,并开始背诵圆周率,并背诵至小数点后500位,结合此书,写下感想《记忆圆周率》。与各位书友分享。
记忆圆周率
一段时间以来,我断断续续背诵着圆周率,现在能稍加思索默写到前500位了。回顾两个月来记忆过程,还是觉得应该写出来跟大家共享。
记忆确实是一件很头疼的事,尤其是记象圆周率这样没有规律而又枯燥的数字,很难引起记忆兴趣。同时,记忆就像磨刀一样越磨越快,如果脑子长时间不用,就会像生锈的菜刀。根本不存在记忆天才,过目不忘不过是通过后天的刻苦训练形成的。
一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上,见到一个清华女生,象背1到100一样不假思索背诵了圆周率前200位。当时就想试试,看看自己记忆力如何,于是定下目标,背诵圆周率100位。从网上把前100位记到纸上,不断的念、默记,你还别说,两三天断断续续的记真的就把前100位记住了。于是,试着记200位300位,直到现在500位。
在记前二三百位时,我看了一本书《刻意练习》,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明刻意练习和强化训练的重要,并不断地讲解训练方法和记忆方法。书中说到,俄罗斯国际象棋大师阿廖欣,1933年能同时和33个棋手下盲棋;一个围棋棋手通过打谱复盘能够记住很多盘棋谱,每盘棋都200多手,还有其中各种变化;演奏家通过大量练习能够记住很长的乐谱;跳水运动员通过大量训练能够熟练完成老运动员想都想不到的高难度动作。这些激起了我的记忆兴趣,于是自我约束,不断往后记忆。在记忆过程中,经常出现记住后面的同时忘了前面的,并且还经常记混,记着记着就卡住了。于是不断强化重复记忆,同时也在寻找合适的记忆方法。
在记忆过程中,我把每一百位象一个段落一样抄到纸上,一遍一遍的念,十几遍以后,闭上眼睛想,怎么都想不起来的时候就看一下,这样十几分钟100位就基本记差不多了,当你把它放下半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不去记不去想,再去想它,记住的所剩无几。就像书上讲的,记忆就好像用银针刺激神经,要不断的扎,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到这个时候,我才理解,电视上女学生不假思索背诵前200位花的功夫,肯定要比我现在记忆500位花的功夫深,因为太熟练了。
记忆没有捷径,要靠不断的强化训练和重复,当然,记忆也有小窍门,记忆方法因人而异。首先,兴趣是第一位的,主动记忆的效果肯定比被动记忆的效果好,电影中间谍看到有用的场景、资料眼睛就像照相机一样历历在目,原因就是其职业需要和强烈的窃取欲望。
其次,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首先,寻找规律,有规律的事情只要知道了规律,记住它是很轻松的事,象从1到100,或者从100到1,小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就不会刻意记忆它,因为大家都知道了它的规律。
人和人不一样,任何一个人跟其他人都有不同,知识的拥有量不同,每天的经历不同,思想感受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区别,想象力也有千差万别所有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记忆。虽然如此,但也有适用于所有人的记忆方法,这就是所说的“检索记忆法”。
在记忆圆周率的过程中,每100位分成10个组,每组10位。一开始,正常记忆,10个数字一组一组的记。等到记得多了,200位或者更多的时候,很容易混淆,不是漏掉了,就是张冠李戴,其实,每组数字都记得很熟,串联起来就不行了。这时候,我不再按次序记它,我只记住每组前面的前两位,比如:14、89、26、50、69、58、59、06、86、34,当想到前两位的时候,条件反射似的就把这组的数字背诵出来,当背诵上一组数字时,就提前两三秒思考着下一组的前两位。当记忆数量很大的信息时,检索很重要。就像我们背诵唐诗一样,只要给我们提示第一句,我们不知道能够背诵多少首。书上讲人脑子的海马体,大概检索就是打开海马体的钥匙吧。
当然记忆每组数字,或者各组数字之间,也有看似不是规律的规律,也可以说是小技巧吧。在我不断记圆周率的这两个月里,有人冷嘲热讽,“记它有什么用呢?不顶吃不顶穿!”
我又怎么跟她说清楚呢?我说我在研究记忆方法,我在刺激海马体?真有“秀才遇到兵”的感觉!我反唇相讥,“整天吃了拉,拉了吃,有什么用呢?”其实,我在说,我记忆圆周率跟整天吃了拉、拉了吃,都是有用的。吃饭,我们每天汲取人体需要的营养,记圆周率在记的过程中,我在探寻记忆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记忆的规律!
人不学不自立,玉不磨不成器。强志博闻,历来被古今文人所重视。过目成诵的唐七岁神童刘眼,倚马可待的李白,七步诗曹植,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佳话。这些都与当事人渊博知识、良好记忆密不可分的。
有多高的目标,就有多大的动力。记忆也是如此,在我记圆周率的过程中,起初给自己制定了100位的目标。200位都上中央台了,以为100位已经很了不起了,没想到100位不到一周时间就已经滚瓜烂熟。“原来如此”!有一种豁然一亮的感觉,这激发了我的热情,于是试着200位,300位,直到现在的500位。正像书上介绍的,人的潜力几乎是无穷的。现在竟有人圆周率背诵到了两万位,你敢想象吗?
下面说说小技巧,其实也不算什么技巧,只是记忆时的自己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感受。记圆周率单纯的数字很枯燥,没有规律,记忆起来的确很不容易。要想记得快,记得牢,就得想适用于自己的记忆方法。前面提到了检索记忆,这是粗线条的记忆,我在这里给它起了另一个名字“提示记忆法”。检索就是记住树的每一个枝干,而不是无次序地去理会每一片叶子,把记忆过程变得有次序有秩序,研究数据块里的关联。
在记每组数字的时候,我每两位两位的记,上下前后联系起来,有不少数字是重复的,关联的,或跟自己的年龄一致,或跟门牌号一致,或跟自己或周围人的手机号、生日一致,或是递增的,或是递减的,或是等差数列,或是等比数列,或是两个重叠的,或是三个重叠的,或者象网上说的谐音“山巅一寺一壶酒”,总之为了记住它,要动用一切记忆神经。
如第二组“8979”递减了10,第三组末尾“79”第十组末尾又是“79”;第四组“2884”第二十一组有“2881”;第二组有“3238”,到第三组颠倒过来就成了“3832”;以5起头两位:第四组是50,第六组58,第七组59,第十四、十五组分别是50和53,十九组到二十一组前两位分别是64、54、44;前500位三个数字连续重叠的只有111和555,在第十六组和第18组;第三十三组前4位是4881,第三十八组前四位是4882;第五十组有火警“119”;第四十组里有“1511”,而第四十五组有“0511”;第十三组里有“446”第十四组同位上就变成了一半“223”;第二十一组到第二十五组里连续37个数字没有“0”;第二十二组里有连续重叠的数字“3344”,同样第三十一组里有“0066”,第三十二组里有“5588”第四十一组有“5959”,第四十二组里有“1173”紧跟着下一组第四十三组里有“1179”;第四十五组有“74和62”到了第四十六组开始四位就颠倒过来“6274”;四十七组里“8575”而上一组里有95;第四十八组末四位“2724”,紧接着第四十九组里有“1227”;第四十九组末四位是“9381”,前面5组第四十四组起首四位颠倒一下“8193”;第三十三组后六位“520920;第三十五组后六位是“536436”;第十五组末四位是8128,第四十五组是8548。这些都是加强记忆的小窍门小技巧。当然只有记得次数多了,稍微用心了才能发现这些技巧。象这样的技巧还有很多,每个人都因人而异。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记得住,记得快,不忘记。
记忆就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刺激的过程。强迫自己的大脑,走出舒服区,通过强化训练改变大脑的结构。《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到了伦敦出租司机。这本书提到了一个观点,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发达。书中说到,伦敦出租司机测试,是最难的测试。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出租司机,要记住半径9.6千米内的大约2.5万条街道,还得记住每个标志性建筑、从甲地到异地的320多条线路,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观察出租司机的海马体都发生了变化。追求极限迎接挑战,是人们不断进步、社会不断进化的途径。记忆大概也是如此吧,祖先为了生存不得不在食肉吮血的年代,记住那个地方猎物多,记住怎样制作陷阱获取猎物。鸟儿为了食物不得不记住觅食路经,一个盲人为了行走方便,不得不记住每个楼梯的级数。从这个意义上讲,记忆也是生存需要吧!这些都是通过刻意练习或长期积累促进了人的进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