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见》读后感_4000字
(2019-08-10 15:51:12) 读后感 -
《看见》读后感4000字
《看见》这本书很多人都推荐我看,前后看了很长时间,看了很多次,却一直不知道该怎样评论这本书,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太过复杂,而且有的情节略感偏颇。前后拖了很长时间,终于下定决心写对这本书的感觉。十年意味着什么?可能是一个人的青葱校园岁月,可能是一个人的职场奋斗历程。无论是怎样的十年,十年本身就意味着很多,那是我们宝贵的时间啊!实话讲我认为这本书应该三观还没有基本形成的人不要轻易看,否则有可能会变得比较极端。正如柴静所说的,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看书看多了,总会变得越来越客观,不会再简单的因为书 的总体评价就人云亦云,认为某个人某件事情如何。学会了宽容和理解,明白一个人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他自身不努力,而是受制于外界很多无法改变的条件。我们无法追求北京与河南高考的绝对公平性,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在自身周围的环境中做好自己。对于某个新闻“某某大学生身患绝症”或者“某某明星撕逼”希望尽可能的追求事件的起因,幕后人的意图。即使面对红楼梦中落泪的林妹妹,也可以理解她为何是这副样子。抛开所谓的“感同身受”而言,理解与宽容才是最主要的。因为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即使真的有,又能怎样?所以更多的是希望我们能够逐渐理解宽容那些不同于己的人与事。你以为的真相其实有时候真的不是真相,只是真正的真相太过于普通,拿不上台面,只有凭借所谓的“邪教”等名头糊弄玄虚,或者抱着一颗爱国为国增光的心弄虚作假。我想客观而言我们能做的,是理解并与现实妥协。
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家暴问题,最主要的是女权问题,近年来频频爆出。身为女性,总感觉自己平安长到这么大真的是不容易。柴静讲的只是婚姻中的家暴问题,就已经让人触目惊心。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善,那么其他相关的问题呢?大山里的女人,各种形式的强奸问题,又何去何从。柴静一部分的故事总让人联想的更多,而这些问题虽然距离我们很远但也触目可及。大多数中国人,往往认为打自己老婆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使很多年轻人,不经意间也会打人。但是在最开始打人的时候不加以制止,可能有一天就会发展为家暴,尤其是男性在喝醉酒或者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更容易做出这样的事情。另一方面女性在家暴这一层面毫无抵抗力,告诉亲人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婚姻问题外人不应该插手,即使有妇委会的帮助也是暂时的,并不是一个长远之计。总之是个棘手的问题,女性们记得保护自己。
“有一些东西对同性恋者来说比生命还要重要么?”
“对。”
“是什么?”
“爱情、自由,公开表达自己身份的空气、空间。
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同性恋者在老一辈中都被认为是“变态”的存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告诉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喜欢异性,对同性只能停留在友谊等的层面上。我们被教育认为同性恋很“恶心”,同性恋者不正常。而同性恋人群正在越变越多,他们自身很多人也害怕别人的眼光,因此无法安全保护自己,害怕周围的人知道自己是“那种人”。同性恋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安全”意识造成他们可能会染上艾滋病。个人认为真爱是不分性别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异性恋就下意识判别别人的爱情观错误,不能下意识去认为爱情就必须存在于异性之间。虽然我们很多人做不到去维护同性恋者的权益,但最起码请尊重他们,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试着去理解,世界那么大,一切皆有可能。而对于同性恋者而言,我下意识的希望他们保护好自己,不能因为害怕别人认识自己去找陌生同性恋者而忘记身体的安全,染上疾病。这个社会需要慢慢的改变它的看法,但是,你可以努力做好你自己。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在华南虎的问题上,当地的百姓领导一致认为华南虎是一定存在的,只不过发现的人是周正虎而已。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即使不是周正龙发现了野生的华南虎,总会有其他人发现华南虎。当地人的思维是既然专家说我们这里仍有华南虎生存,只是缺少影像资料。因此就像我们知道答案反推过程一样,只要我们仿造出过程,万一就是正确了呢?然而真相是周正龙用老虎年画拍摄假虎照。现在华南虎事件已不是简单的一个照片的真假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诚信、社会道德底线的问题,我们说一个不关注真相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不追求真相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堕落的社会。我们不能说那些领导,当地的专家是坏人,事实上那些专家就像家里的长辈那样接人待物,只不过在某些方面他们也无法说出来,一旦他们说这不是华南虎,就可能是当地人的敌人。总把很多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而忽略了事实本身。打着为国增光为促进当地GDP的幌子做子虚乌有的事情,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就下意识的认为华南虎是真实存在,这本身就存在缺陷。不能因为他们是弱者就下意识站在弱者的角度同情他们,黑化强者。
穹顶之下
身为一个山西人,小学冬天的时候我早上上学看到的天空是灰色的,很多街道上都会有垃圾,风一吹,垃圾就在天空中飘舞。我的嗓子不是很好,冬天经常咳嗽,严重的时候还需要喝药输液,每天出门不带口罩就会很难受。这种情况持续到初中,县城里开始紧抓环境,开始改善环境,修建了公园,疏通了水流。到大学的时候,县城的环境已经改善很多,小小的县城变得十分摩登,地面更是一尘不染(因为清洁工人每天都会打扫)
提到山西,很多人都会想到煤炭,外人一称呼就是“某某煤老板”,煤炭就是我们的象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煤老板是极少数人,多数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从小到大山西频发煤井塌陷事件,黑窑,不合格的煤窑两个手指头肯定数不过来。当煤炭采尽,我们剩下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工资和“棚户区居民”这个称呼。山西的煤炭已经无法再支撑其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经济需要改型,环境更需要改善。我们不能奢求很多事情会一朝变好,但是我坚信,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期,传统的家族、集体断了,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空虚只会导致消费和破坏,只有当人们能感到创建自己世界的满足,不会与别人去比较,不会因为钱,因为外界的压力感到被抛弃,这才是真正的归属。情感得不到发挥,生活不允许,如果太清醒,太难受了。卢安克多年辗转徘徊于支教,陪伴了很多的留守儿童,拒绝电视台的采访,不知道这样的行为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希望他有一个好的归属。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药家鑫事件——关于杀人的动机,药家鑫在公开采访时说过一句“农村人难缠”,这句话后面还跟着一句没播的:“我害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
药家鑫会认为这件事情对他而言是天大的事,当然这是一件天大的事。但是我说的“天大”,是指他会将事情的危害程度夸大很多倍,(因为我经常这样杞人忧天),肇事逃逸和在那种情形下的故意杀人结果有很大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处境不同,别人认为的绝境在他人眼中可能不过尔尔。因此,他下意识的选择了杀人,自己也被判了死刑。生命是最珍贵的,有了生命,其它一切才有可能。一旦没有生命,什么都是浮云,亮丽的人生突然变得灰暗。药家鑫在这一方面缺少常识,他是一个害怕突发情况的人,一旦发生就措手不及。我们平时开车肯定不会想撞了人该怎么办,因为这种概率很小。因此一旦发生车祸,很多人就会下意识的做一些保护自己的事情。就像柴静小时候摔碎碗会害怕后果,这也是双城的创伤悲剧的原因之一吧。
客观是对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入其中,有所感受,相互冲突的感受自会相互克制,达到平衡,呈现出“客观”的结果,露出世界的本来面目。
斯宾诺莎还说过一句:“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
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心目中的“我以为”,世界上也很难有感同身受二字,我们估计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是尝试去理解这个世界上其他人的做法,宽容对待这个世界。
所谓的看见,看不见,指的是到底要怎样看。每个人的思维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情必然有不同的看法。以前认为同情保护弱智的都是好人,现在感觉到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处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针锋相对,这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尤其是不要因为主观原因就去黑化另一方,很多情况下强者的做法都有其道理,我们需要做的是妥协,去商讨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抗议”,要求一成不变。改变不是一朝就能看到的,但要坚信这个世界会越变越好。柴静十年的时间看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呢?十年之后会是另一个自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