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_3500字
(2019-09-20 18:50:36) 读后感 -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3500字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走在公园的小道上隐约听到有人在朗诵,于是循声过去;
溪边亭子里,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正看着溪水,寸发西装显得很有精神,听到我的脚步声转头看了下我,微笑点头示好,他的眼睛清澈有神,感觉能看穿一切;
我也礼貌性的回以微笑。
“我刚才听到了王阳明的四句教,好奇过来看看。”
“你知道王阳明?”
“最近刚刚看了度阴山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才知道历史上原来有位这么厉害的人。”
“哦?你说他厉害,体现在哪里呢?”
我本来客气性的随口说了句,没想到他这么认真,我赶快回忆了下书中的内容,回答道
“他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剿匪成功,后来又迅速平定宁王叛乱,他每次打仗总是速战速决,而且开支极少,是能做而且很擅长做大事的人。”
“这就是你认为的厉害?”他有些鄙视,
这话让我有种很惭愧的感觉,对方怎么这么说话,有点不礼貌!
“他还创办了心学,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在当时有非常多的弟子追随他。”我不服气的补充道。
“心学在日本完整的流传了下来,我心甚慰,唯有一憾是它没被我华夏大众接受。”他有些失落。
“你对心学怎么看?”他主动问起我来。
“心外无物,我不理解,我接受的教育告诉我,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不是意识的,而且物质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山间的花不管我看不看它,它都存在在那里。”
他笑了笑,但这次我却没有感觉到鄙视的意思,
“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看法?”他没有回答反而继续问道,
“看心学理论的时候,有时候心里非常欢快,舒畅,具体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就是感觉心被解放了,很自由的感觉。”
“世人都喜欢用名利来判定一个人的价值,古今不变,既肤浅又可悲!”他直接说到,
“我问你王阳明厉害在哪里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功绩,其次是他创办心学,弟子众多,影响广泛,无非也是在说他的影响力而已,如果我问你马云哪里厉害,你是不是想说他身价上千亿,创立了阿里集团,缔造了电商神话?”
我有点心虚的点了下头,因为我真会这么回答。
“在我看来,王阳明的不凡之处在于他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并且教会别人活出自己!”
“心外无物,不是你理解的那样。你所接受的唯物主义就一定是正确的?”
“几百年前所有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星辰都围绕地球运转,如今还有人这么认为吗?”
我无言以对。
“这个亭子的柱子有几根,是什么颜色?”他突然这么问,
我看了下,“四根,红色啊。”
“你怎么知道的?”他问了一个很白痴的问题,
“看一下不就知道了?”
“你看一下就知道的四根红色柱子是在你心里还是心外?
我想了下,说在心里。
“不过柱子确实存在外面啊。我不看它也在那里。”我不甘心的辩解道。
“你先别急,我并没有否定柱子的存在。
假如你不曾来过这里,并且你也没有看过这里的影像,也没人向你提起过这里,你可知道这里有个亭子,而且有四根红色的柱子?”
“应该不会知道吧。”我如实答道。
“假如你不曾来过这里,但是有人告诉你这里有个亭子,有四根红色的柱子支撑,你能想象出具体的亭子造型,柱子的直径、高度、颜色亮度等内容吗?”
“不能。”我很诚实的回答。
“假如明天这个亭子被拆除了,而你不知道,你是否仍会认为这里有个亭子?”
“是的!”我发现自己只能顺着他的思路回答了。
“在你没有看到这个亭子的影像之前,亭子在你心里要么不存在,要么很抽象,一点都不鲜艳,对吗?”
“对!”
“当你看到这个亭子的影像之后,它立马就在你心里明亮起来了,是吗?”
“是的。”
“用你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讲的话,你能看到的一切事物是因为有了光线的反射进入你的眼睛,在你大脑里形成了影像,因此你看到的世界,其实是世界在你脑中显现的影像,对吗?\\
\\没错!”
“那你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和认识,其实是对你脑中影像的解读,是吗?”
“是。”我感觉现在只会说这几个字了。
“你会对自己脑中不存在的事物进行思考和判断吗?”
“这个,不会吧。”我第一次听到这么奇怪的问题。
“心外无物,并不是否定客观存在,而且重点指出我和它的关系,它指的就是客观存在。”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索性不吭声。
“我当初给弟子讲解心外无物的时候,也并没有否定花的存在,我说的是当我没有看到花时,它与我的心一起归于寂,当我看到花的时候,它就在我心里明亮起来了。”
“纳尼?明明是王阳明给弟子讲解的,他为什么说是他讲的?可能他是做培训的,应该是给他学生讲解的吧。”我在心里这么想,并没有说出来。
“真正明白了心外无物,才能懂得什么是心即理?”
“你可知道格竹子的事情?”他突然这么问道。
“哦,书上说,王阳明年轻时曾想格出竹子的天理,面对竹子七天,结果什么也没格出来,还出现了幻觉。”
“假如他能格出来的话,你认为会是什么天理呢?”
“估计会是些自命不凡的大道理吧,不过我认为那些道理应该也是对人讲的,对竹子来说,可能就是一堆废话。”
“哈哈,说得好!”他大笑起来,非常开心。“朱熹误我啊,哈哈哈哈”
“莫非他也格过竹子?”我心里这么想,但是依然没说出来。
“世界都在你心中,何况天理乎?”
“我提倡知行合一,要弟子们遵从良知行事,你可知为何?”
“又来了,明明是王阳明的事迹,偏偏说成他自己的,这人是不是精神有问题?但是他说的话,思路很清晰,也很符合逻辑,不像是精神病患者啊。”
我依然是心里想想,没有说出来。
“应该是想在事上练吧,就像和尚要念经受戒一样。”
“你只理解了表面意思,我真正想表达的,你根本就没明白。”他很不客气。
“那你说说看。”我承认自己确实没懂,但被他这么说,很没面子。
“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心的支持,获取心的力量。”
“当一个人能听到内心真正的声音,并遵从它行事的时候,便会获得无穷无尽的能量,变得无比自信、坚强,最终成为真正的自己。可惜的是大家的良知都被欲望或者情绪蒙蔽了,看不到也听不到,即使偶尔听到了也不认可它,结果在错误的事情上追逐一生,颠倒了梦想,活成了幻影。”
此刻我思绪万千,想到了上学期间,为了获得学校和家庭的认可,努力学习;毕业后,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拼命工作;身边的朋友为了获得周围人的认可,迅速结婚买房买车,大家都在用表面完整来逃避内心的破碎,好像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要在别人眼里,我活的很好就行了。想到这里,我感觉有些伤感。
他好像能看穿我的心思,安慰道:
“纵观整个人类史,能活出真正自我的人,不及千万分之一,你也无需妄自菲薄。若今后你能光明自己的良知,并遵从良知行事,你也能成为那千万分之一。”
“那应该如何光明自己的良知呢?”
“我是谁?”他答非所问,来了这么一句。
“我今天第一次见到你,我也不知道你是谁啊?”我有点不好意思,聊了这么久,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人家。
“不好意思啊,该怎么称呼你呢?”我赶紧亡羊补牢。
“我叫王阳明。”他很平静的说道。
“你也叫王阳明,好巧啊~”原来他也叫王阳明,他父母还真会起名字啊,做圣人的爹妈肯定很有面子吧。
“我就是他,为了让你容易接受,我就以现代人的形象出现,你能见到我,说明你我有缘。”
“这家伙又开始胡说八道了,国产剧看多了吧,玩穿越呢?”我心里这么想,没好意思说出来。
“我没有胡说八道,也不屑看你们的穿越剧。”他好像真能看穿我的心,直接回答了。
这下轮到我震惊了,“你……”
“时间不多了,”他直接打断了我的问话,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什么问题?”
“我是谁?”
“你是王阳明啊”
“我问的是我是谁?不是你是谁?
又是一个奇怪的问题,这应该是个哲学问题吧,我怎么回答的出来?
“你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而且还跟我聊了这么多问题?”又一个奇怪的问题。
“对啊,我为什么突然就在公园里呢?大白天的怎么没有别人?这个公园又是在哪里呢?”
“我怎么写?”他打断了我的思绪,问了一个小学生都会的问题。
“一撇加上一个找字就是我。”
“只有找到了这一撇才是真正的我,那我问你,这一撇,到底是什么呢?”他老是问我奇怪的问题,我感觉脑子不够用了,有点烦躁起来。
“时间到了,再见了。”他很平静的说了这句话,微笑看着我点了下头。
天空中突然响起了音乐,声音逐渐变大,而且非常熟悉,这不是我的手机铃声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