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1200字

(2019-09-14 01:26:41) 读后感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200字

最近养成了一种习惯,看完一本书,在我没有写读书笔记之前,我是不看其他书评的,原汁原味的理解多少写多少,理解之后再分析。所以也导致我现在还不知道《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我私以为这本书和说话有点关系,比如人们吵架的时候,总是能把一件事说成另一件事来吵,或者比如你做了一件对不起我的时候,那以后我每次看你不爽的时候,我都拿这件事来吵架。因为一件事而吵起来的架,能说成三件事或者无数件事。吵架嘛,大家都这么吵,不过事实虽然是这样的,但是理智上我还是觉得吵架其实也应该有一点操守,一件事就是一件事的分开吵,但是吵起来谁也把持不住得,所以把 “吵架” 变成 “打架” 的那个点,往往不是刚开始“吵”起来的那个点。

这件事情真是越想越有道理。

逃离的杨百顺

说完吵架,我们说说杨百顺吧,这个除了说话之外的一个主角,杨百顺不爱做豆腐,不爱做豆腐不是因为做豆腐不好,而是因为他爹是做豆腐的。

这就好比你不喜欢鲁迅,不喜欢鲁迅不是因为鲁迅写的不好,而是因为你从小学开始鲁迅的课文都写着 “并背诵全文”。

人们总是习惯看不上自己太熟悉的东西,比如年轻时候喜欢离开家(我),比如觉得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人们喜欢逃离大部分是因为有束缚,杨百顺想要离开家大部分是因为他爹就想一辈子把他栓在身边。人们天生喜欢反抗,比较杨百顺离开老杨家过得日子看起来就是比在家里更凄惨的时候,他也不愿意回家做豆腐,文学作品中和现实生活中这种人都是比比皆是。

虚无的杨百顺

杨百顺是一个比大多数人都虚无的人,或者说他是一个像大多人一样虚无的人。或许在人生的某个瞬间,他也曾想过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但是这个想法就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生活就是扁担上挑得水,生活就是手里和的面,看起来无比真实却又无比的虚无。

因为虚无,他不介意自己叫什么名字,也不介意参与什么宗教。他好像没有爱情,也好像没有亲情。他是游荡在真实世界的局外人,如果这个虚无的世界真的有什么东西曾经让他感动过,那应该是巧玲。

这个天一黑就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的五岁小姑娘,在他离家出走两天两夜之后,再夜里跑出来找他说想他了。巧玲没有叫过他爸爸,他却在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女孩身上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爱。

然而爱是虚无的,所以巧玲丢了,丢了孩子的杨百顺或者说是吴摩西,生活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正轨,他继续娶妻生子也又改了名字。

说话

他最终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自己崇拜了一辈子的人的名字,这说明啊,很多远看觉得很神圣的东西,近看也都是不过如此。

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没有崇高也没有低俗,只是活着。

哦对了,书里面还有一种很幸福的生活状态,就是身边有一个人和你“说得来”,不管那个人是亲戚朋友还是爱人。

谈话总是能够摆脱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中的孤独感,所以聊天其实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一项运动,希望我们身边都可以有一个“说得来”的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