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_2700字

(2019-08-25 23:43:57) 读后感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2700字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从明朝的开创者到明王朝的掘墓者,七张面孔描绘了明王朝的兴衰。这本书是张宏杰先生的成名作,作者摆脱政治、道德的束缚,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重绘,让每一个人物都像身边一个普通人物一样,通过作者的妙笔生花,鲜活的站立在你的身边。

龙椅上的农民朱元璋

历史第一农民帝王,这应该是朱元璋最真实的评价。朱元璋出生在一个标准的农民家庭,这在他的名字朱重八就可以看出来。元末乱世,为了吃饱饭的朱重八在底层摸爬滚打多年以后投入了革命的行业,凭着过人的勇气、伪装的品行、惊奇的样貌,最终夺得天下,成就帝王大业。历史上的帝王登基后,会迅速成为贵族阶级的代表,朱元璋是个例外。提高农民社会地位,保护农民利益;压低官员收入,严厉打击官员腐败,是朱元璋一生的治国之策。允许农民穿丝绸,商人只能穿粗布衣服;农民可以将贪官污吏绑到京师,沿途不许阻扰等等。作为老村长的朱元璋更是为农民的生活操碎了心,每天准点叫农民起床下地干活,提醒农民秋收春种,甚至写出标准的操作流程指导农民种地。对于官员来说,明朝时最难做得官,俸禄之低无出其右者,农民出生得朱重八觉得读书人都应该有心怀天下得胸怀,按圣人得标准要求自己,肚子吃不吃得饱无所谓。所以就造成了明朝奇特得现象,一方面明朝是对贪污零容忍的时代,极致时一两银子直接砍头,另一方面,明朝是贪污最严重的时代。晚年的洪武帝写《大诰》传于子孙,希望朱家子孙能严格按照既定的政策执行,可惜在朱允炆一朝已成废纸,更别提以后。洪武帝泉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

权力的奥秘:朱棣

朱棣不知道自己生在帝王家是喜是悲,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命中注定就是一个王爷。有一天哥哥朱标登基,自己安心做一个藩王,这应该是一辈子的命运吧。可是老天爷不喜欢平淡,朱标病死,朱棣心中一定是欢喜得。但是命运就像龙卷风来的太快,走的也快。老爹没让自己当皇帝,爱屋及乌选择了皇长子朱允炆。年少的朱允炆年轻气盛,削藩一把火烧死了自己也烧出了一个永乐盛世。自古皇位得来不正的,总想做一番事业证明自己是明主。唐太宗是这样,永乐帝也是。经济上兴修水利,疏通运河,减轻税赋;军事上北征漠北,南征安南;派郑和七次南下西洋,万国来朝;修《永乐大典》,留中华文明的文化火种。终于,人们忘了他的篡位,记住了一个永乐盛世。

偏执症患者:海瑞

海瑞是一个被政治需求推动着得人物,从淳安县任职开始,每一次都是上层斗争的小卒。他的性格与其说是刚正不阿,不如说是守旧刻板,死板的接受儒家的治国思想与太祖的治国之策,不知变通,注定成为时代的异类。在举世混浊的时代,为自己博得一个清官的赞誉,也是流芳百世了。中国有为尊者讳的传统,了解海瑞的婚姻史,真实的海瑞才能让我们更加理解。海瑞一生“九娶”,有三任妻子,妾换了一个又一个,只因遵守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则的海瑞,想要一个儿子。一生的婚姻也是他人生悲剧的缩影,也是两千年来儒家思想束缚下,国人的缩影。

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魏忠贤

魏忠贤的人生是分两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是天启登基之前,从一个有几亩薄田的农民到二十几岁为了生活拼命挣扎,选择净身当太监,这更像是一次中国普通农民为了生计而进行的一次赌博,进宫后几十年的底层太监生活就像是农民把盐碱地换成肥沃的水地一样,自己已经很满足于这样的生活了。第二阶段是天启登基,陪伴天启玩了几年的老人,给予天启亲人关怀的他,已经53岁。几乎已经认命的魏忠贤一步登天做了大明王朝的秉笔太监,遇到一个不理朝政的皇帝,把大明天下交给他打理。就像现在的暴发户一样,处处彰显自己的荣耀,接受所有人的奉承溜须拍马。用一个农民思维去处理政史,打理天下,将农民的思维局限性在一个帝国无限放大的悲剧又一次重演。明太祖打理的是自家的天下,魏忠贤打理的却是朱家的天下,一朝失势,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权臣几乎没有好下场,这是历史的定律,何况一个宦官权臣。

在劫难逃:张献忠

张献忠自始至终就是一个流寇。明末的农民起义军千千万万,张献忠绝对不是最大的一支,但应该是最残暴的一支。流寇不需要固定的地盘,攻城略地只是为了抢夺粮食、财富与生力军。加入组织的农民兄弟迅速完成了身份的转化,成为其中的一员,继续烧杀抢掠,面对曾经的自己果断的拔出了手中的刀,完成屠城大业。大明王朝的正规军面对这样的游击战打法有苦说不出,任由张献忠来去自由。终于,进入重庆的张献忠决定不再杀掉俘虏,而是剁掉右手后回家。原来他准备入川称王了,人未到,回川的俘虏已经将对他的恐惧带到。在四川称王的张献忠实际控制地区只有成都附近,此时李自成早已称帝,张献忠也只能俯首称臣。称王后流寇的本质没变,最终张献忠成为一支被起义军推翻的起义军,仓促离川,留下了江中沉银。

无处收留:吴三桂

历史记住了陈圆圆,只因一个吴三桂。年轻时候的吴三桂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作为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天生具有丰富的人脉,后天又培养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力。天时地利人和,给他的平步青云布好了所有的道路。可惜生不逢时,老天爷喜欢开玩笑,生在乱世,命运早已注定。明朝、李自成、皇太极三方为争取吴三桂展开拉锯战。被封为平西伯的吴三桂在回京途中得知崇祯自缢,大明已亡。失去依靠的的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手下掳走,最终一怒之下降清,上演一出一怒为红颜的戏码。清朝建立,作为三藩之一的吴三桂在康熙帝的削藩政策逼迫下,于康熙十二年再次起兵,康熙十七年衡州称帝,五个月后病死衡州,是年六十七岁。一生功过留于后人评判。

血液里的海水:郑成功

民族英雄郑成功出生在海盗之家。明朝末年,倭寇为患沿海地区。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东南亚最大的走私商,也就是倭寇。在荷兰船队横行全球的时候,正是由于郑芝龙的存在,东南亚的贸易生意一直轮不到荷兰人染指。郑成功出生在日本,母亲是日本人,在明朝这个伦理崩塌、道德礼仪只是遮羞布的朝代,郑成功的身上有一股脱离于时代的血性。在父亲投降清朝后,写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教父书,中国历史上一直的父亲教育儿子,儿子教育父亲的也是头一遭。忠于南明小朝廷的郑成功为了寻找落脚地,赶走荷兰在台湾的统治者,这应该是历史上东西方第一次的海洋战争,并且以胜利告终。郑成功的顽抗惹怒了清廷,郑芝龙被清廷杀害。南明小朝廷覆灭后,失去主心骨的郑成功终老于台湾。

有明一代,昏君最多,贪官最多,忠臣也最多。

读完本书,你就会发现作者的写作重点在朱元璋,篇幅占全书的三分之一。通过采用古今对比的手法,让我们明白建国前三十年的治国方略在历史上有据可依,应证了那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