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爱玲:人生就是一部大电影(腾讯大家)》读后感_1500字
(2019-09-22 19:22:22) 读后感 -
《张爱玲:人生就是一部大电影(腾讯大家)》读后感1500字
第一次阅读“腾讯大家”的作品,他的宗旨是将互联网上如流水一样的信息在披沙拣金后将最富洞见、最有价值并洋溢美感的东西呈现给读者。对于现代面临大量信息而没有时间筛选优质内容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福利。
书中从张爱玲的作品与情感这两个维度透过时间构建出一个丰满的张爱玲,让读者认识张爱玲更好的理解她的作品。
说一点本人的看法,感觉第一章的内容很好,也就是针对张爱玲的作品这部分,评析客观深入而不失公允。尤其是第一章的“那些伪善的闺蜜们——钱钟书和张爱玲怎么写闺蜜”这篇文章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写的非常棒。这篇文章里说:“张氏名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因为懂得,所以可恨。”张爱玲的可恨就在于,她不像钱锺书那样,游移于生活的外围,衔着烟斗,作壁上观,连杨绛都特意声称自己不是孙柔嘉。张爱玲则悄无声息翩若游龙地游到你身边,将各种破绽一一指给你看,还告诉你,这就是你的,不,是我们的生活。” 世人都在她画的圈子里,有一个算一个,谁也躲不掉。在另一篇“为张爱玲的独善其身而庆幸”这篇文章里作者说张爱玲的刻薄之中又有着悲悯,挖苦几句就心生不忍。就像是《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对她变态心理的嘲弄有着颇多的悲悯。之前看过陈忠实的《梆子老太》这篇文章也是,看似她们的言语行为种种让人心生嫌弃并衔恨不与她们一般见识的不甘,但是在了解了她们的身世与内心之后似乎又多了些悲悯。书的后半部分很多是从张爱玲的生平中抽出一根感情线来透视张爱玲。总体感觉很单薄,因为用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去揣测或者解读他人的感情难有客观真实之说。感情这东西本就是个主观的东西,但我的感情不是你的主观是我自己的主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张爱玲曾说过“我是名演员嘉宝的信徒,……记得有一幅漫画以青草地来譬喻嘉宝,上面写明‘私家重地,请勿践踏’。”我大胆猜测下,她想说的可能就是我的感情不要旁观者的参与‘私家重地,请勿践踏’!我再大胆猜测下,她写《小团圆》也有可能是想说我的感情我自己说‘私家重地,请勿践踏’!
张爱玲的俗艳中常有清冷,悲喜到最后都是苍凉!看完了序,刚看到第一章的这里,不经被作者对张爱玲的洞见表示折服,看这本书缘于被此书简介里的这段话吸引“同样写女人之间的友谊,钱钟书,是局外人的刻薄,是那种孩子气的顽劣,他不朝心里去,指出女性之间的伪善,便哈哈大笑着转身走开。 张爱玲的尖锐,是入乎内而出乎外的,她把那悲凉逼到你心里去,尤其显得可恶”。这两位作家语言同样尖刻到刻薄,钱钟书先生的刻薄就像是看见小孩子的淘气让人不由的笑出声来(对于丑女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张爱玲先生的刻薄则显得辛辣(她的脸光洁坦荡,有了忧愁的重压就像是铺好的床被人一屁股坐下去)。她的俗艳是桃红配葱绿,我也喜欢俗艳是那种大红大绿大花大朵,以及刷啦刷啦响的钞票!
引用这本书里的一句话:“写文章的人,很难赢得厚道的名声。许多写作的人成天不是忙着出卖自己,就是忙着出卖别人。”张爱玲对待自己作品里的人物在撕裂的同时也生出许多悲悯,但是对自己和家人则是下手最狠,毫不留情。同样是作家赵玉平,他在扒开人性时是借助名著这个载体,让你认识人性当中有恶的一面,并且悄悄你:那不是你。他用名著中的人物比划给你看,不点明,自己想。记者柴静则是通过真实的新闻事件堪透人性,柴静说她看见的是自己,其实大家都知道看见的是我们自己。只有张爱玲把自己扒开给大家看,看这就是我。她有这样的勇气,也是因为她知道这也是我们自己。世人都在她画的圈子里,有一个算一个,谁也躲不掉。
2019年2月18日星期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